大九學堂結束上海行返臺 看「南京照相館」訪四行倉庫
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上海團今結束行程返臺。圖/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上海團今結束行程返臺,執行長蕭旭岑指出,今年是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80週年,特別安排同學們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與參訪四行倉庫,瞭解當年日軍侵華暴行,許多同學都流下眼淚,有同學感性表示,在臺灣都不知抗日曆史,透過參訪與觀看電影,他們深刻認識這段血淚寫就的歷史,更反思未來中華民族不能再有戰火。
蕭旭岑表示,暑假期間,馬英九基金會致力於推動各項青年與文化教育交流,「大九學堂」有北京、廣東廣西、重慶、天津、上海團,也有一個主要以年輕學者爲主,從敦煌到新疆的學術考察團,對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而言,可說成果豐碩。
蕭旭岑說,臺灣學子此行參與「2025海峽兩岸青年匯」,參訪上海各景點,都興奮高喊:「還要再來上海!」期間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與參訪四行倉庫,同學們的心得是,要回去和朋友分享抗日的歷史,中華民族絕對不能再有戰爭。
「大九學堂」同學也與來自臺灣各地的年輕同學相見歡,大家一起聆聽到上海創業的年輕朋友分享經驗,並與上海各大學的同學交流。蕭旭岑表示,同學們都覺得不虛此行,尤其有很多第一次到上海的同學,都向他反映,一定還要再來上海。
蕭旭岑表示,「大九學堂」同學也參訪位於徐彙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當同學們看到人形機器人在門口「迎賓」,以及人工智能仿真貓咪、可監測睡眠呼吸暫停情況的智能戒指、支持近百種伴奏風格智能無弦吉他等,都讚歎連連,留連忘返。
隨團輔導老師、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魔都」上海讓本團師生印象最深刻的並非聞名中外的科技、商務、金融,反而是文化、藝術、歷史。大家一路參訪讓清明上河圖活起來的中華藝術宮、企畫巴黎龐畢度中心典藏展的西岸美術館、蘊含多彩文化空間的徐家彙書院、有着小橋流水人家的朱家角古鎮,以及展示萬國建築博覽羣的上海外灘,都有滿滿的感動和反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