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機、潛水、登山也會痛! 醫警示「氣壓性牙痛」千萬別輕忽
醫師指出,氣壓性牙痛常出現在飛機升降、深潛或登高山。示意圖/ingimage
搭飛機、潛水或登山時若突然牙痛,可別以爲只是牙齒敏感。牙醫師指出,這可能是「氣壓性牙痛」(Barodontalgia)導致的現象,當氣壓變化過大,牙齒內部氣體膨脹或收縮,會壓迫神經、引發疼痛。若牙齒本身已有蛀牙、牙髓炎或裂痕,更容易在旅途中發作。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在臉書指出,氣壓性牙痛常出現在飛機升降、深潛或登高山時,因爲環境壓力驟變,牙齒內的氣體膨脹或收縮,使病變部位的牙髓或牙根周圍組織受壓,進而引發劇痛。若本身有蛀牙、牙髓炎、牙裂或牙根尖周炎,甚至鼻竇或顳齶關節異常,都可能成爲誘發因素。
他進一步說明,若在氣壓變化過程中出現牙痛合併頭暈、胸悶等不適,應警覺可能是心血管或腦血管問題,須立即就醫。若只是單純牙齒疼痛,仍應在下機或潛水後儘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爲避免旅途中突發疼痛,醫師建議出發前應完成牙齒治療,若剛做完根管或拔牙等手術,至少間隔24小時至一週再搭機或潛水;旅途中可備止痛藥,並依照醫師建議使用。飛行時可嘗試冰敷舒緩,潛水族羣則務必遵守減壓原則,避免壓力過快變化導致傷害。
他也提醒,並非搭飛機或潛水讓牙齒「變壞」,而是原本就存在隱性病竈。唯有定期檢查、早期治療,才能讓旅程安心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