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國際趨勢及政策順風車 綠電產業前景佳

從政策層面來說,謝明哲說,從2025規劃目標來看,太陽能要達成20GW,不過截至去年年底裝置容量只有10.22GW,等於還有10GW的裝置量需要再兩三年內追趕達成,也就是每年要有3GW的裝置量需要完成。離岸風電風力發電成長力道更大,到2022只有1GW左右 ,卻要力拼2025要達到5.6G併網,由於距離目標都還有一段差距,因此預期在2025前政策推動太陽能發電及離岸風電的進程會加快。

從外在條件來看,不管是RE100倡議或歐盟的碳稅及碳權立法,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綠能之使用己是大勢所驅。許多國際大廠甚至要求協力廠商,如果沒有辦法作到節能減碳,未來可能沒辦法接到訂單。由於要作到淨零碳排,除了在生產流程中進行節能減碳,另一種方式就是買碳權,使用綠電,從這些角度看來,綠能的發展不僅勢在必行,而且產業趨勢是向上。

剛好最近有兩家重要綠能公司於創新版掛牌,分別是泓德能源及雲豹能源。謝明哲說,這兩家公司都是以太陽能電廠之經營爲主,相較過往太陽能產業多以生產太陽能模組,容易受到中國低價競爭原料報價波動影響獲利表現,雲豹或泓德等以太陽能電廠爲主之廠商,在初期電站建置完成後,躉購電價每度電多少錢都是固定的,產業前景相對較爲確定。尤其是雲豹能源,由於不單隻聚焦於太陽能產業,對於離岸風電、儲能、售電平臺及水資源皆有不錯成績,多角化經營策略,不僅都是目前國家政策努力的方向,未來也比較不會受到單一事件影響。

從產業面來看,臺積電製程積極往兩奈米發展,整體用電量勢必增加。在綠電需求上升的狀況下,國家政策亦必然是以扶植本土廠商爲主,臺灣本土有這樣的能力,自然可以受惠於政策之加持,展望未來,若能切入其他新興國家發展,企業發展將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