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 開啓搶救計劃寄望人造雪
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人造雪。圖爲即將消失的達古冰川。(澎湃新聞)
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人造雪。圖爲尚未融化的冰體 。(澎湃新聞)
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人造雪。圖爲工作人員在淚湖邊測試人工造雪設備。 (澎湃新聞)
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人造雪。圖爲工作人員在淚湖邊測試人工造雪設備。(澎湃新聞)
達古冰川將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人造雪。圖爲達古冰川觀景臺。(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21日報導,21日是世界冰川日,2024年美國萊斯大學、冰島大學、冰島冰川學學會、世界冰川監測服務中心(WGMS)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發起全球冰川消亡名單(GGCL)專案。在全球選擇20條即將消融殆盡且極具科研及社會經濟價值的冰川爲代表,向全球展示冰川的劇烈變化和保護的緊迫性。中國唯一入選的是位於川西高原的達古冰川,預估2029年達古冰川將徹底消融。
澎湃新聞報導,謝宜達博士所在團隊最新類比實驗結果顯示,自然狀態下,如果不進行有效人工干預,達古冰川最遲將於2029年消失。從2021年到2024年,DGL17冰川的年平均每年厚度減少了2.5米,其終點減少了約4米。預測表明,該冰川可能會在未來5年內完全消失。
達古17號冰川,是目前觀察到的達古冰川地區面積最大的一條冰川。它的消失,將意味着達古冰川徹底消融。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員劉巧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達古冰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距離成都280公里,目前僅存現代冰川8條。由於全球變暖,過去30年間達古雪山冰川面積減少約70%,從1991年的1.49平方千米減少到2020年的0.47平方千米;附近有2條小冰川已經消失,達古Ⅰ、Ⅱ、Ⅲ(17號)冰川在1991年還是一條完整冰川,現已分裂爲上述3條小冰川,也處於瀕臨消失狀態。
謝宜達博士說,分別以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種氣候背景作爲實驗依據,這意味着,如果不直接進行人工干預,就無法拯救它。近期該研究成果已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雜誌發表。
2024年,一臺人工造雪設備搬上達古冰川。
謝宜達指出,無人機圖像對達古冰川的總面積進行評估表明,該冰川的表面積從2021年10月的0.05 km2下降到2024年9月的0.03 km2,減少了約40%。預計該冰川將在5年內完全消失。
目前的類比數據給出更直接的答案,達古冰川消失時間爲2029年。
謝宜達表示,目前最直接有效的人工干預就是人造雪。但是達古冰川海拔將近5000米,這對於電力和水資源、人力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
2025年世界冰川日後,達古冰川將陸續啓動三大行動:在達古冰川建立全球首個冰川動態智慧監測系統,用衛星遙感與AI預警守護冰體健康;畫定核心區「靜默保護帶」,讓冰川在每年夏季獲得三個月「無干擾療養期」;開展「冰川搶救計劃」,爲後世留存氣候變化的記錄,其中包括建造冰川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