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候鳥”不再四處尋“巢”
原標題:出了“家門”就能進“廠門”——(引題)
打工“候鳥”不再四處尋“巢”(主題)
寧夏日報記者 馬照剛
春節過後,告別家鄉,“候鳥”們再次奔赴遠方務工——這是一段怎樣的人生旅程?對未來又懷揣着怎樣的期盼和憧憬?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幾位外出務工人員的故事,去探尋那一個個真實且動人的經歷背後所蘊含的答案。
白勇夫婦的新選擇
2月的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春風還帶着些許冬日的寒意,吹過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農舍,似乎想把村子的寧靜再延長些。
33歲的白勇坐在簡易沙發上,手握着茶杯,臉上的表情卻有些沉重。
“咱這日子,光靠我在餐廳打工,啥時候能寬裕起來呀?孩子讀書開銷越來越大了,咱得想想法子。”白勇皺着眉頭,對一旁的妻子說道。
“是啊,可咱沒啥技術,能幹啥呢?”妻子同樣一籌莫展。
初中畢業後,白勇一直在新疆烏魯木齊務工。由於沒什麼技術特長,多年來一直在餐廳打零工。
“我看前幾天鄉政府勞務公司發佈的招工信息裡,有個新疆建材公司好像在招空調安裝工呢。”白勇突然想到了什麼,一下坐直身子,拿起茶几下的一張彩色宣傳單,“你看,月工資5000元至8000元,挺不錯!”
妻子湊過來,看着宣傳單有點猶豫:“可咱沒幹過安裝的活兒,能行嗎?”
“沒幹過可以學。爲了孩子,爲了這個家,得試試啊。”白勇眼神中透着堅定。
2月13日,天剛矇矇亮,村子還籠罩在淡淡的晨霧裡。白勇和妻子早早收拾完東西,安頓好老人和孩子,拎着行李踏上隆德縣“點對點”向新疆輸轉務工人員的免費包車,奔向遠方。
趙皞博的閩寧好機遇
家住隆德縣城關鎮西苑社區的趙皞博,是一名高中畢業生。
春節前,隆德縣舉辦了閩寧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現場熱鬧非凡。
“這麼多崗位,可得好好選一選,找個有發展前途的,以後也好多掙點錢。”趙皞博一邊看着招聘信息,一邊對身旁的朋友說着樸素的願望。
一番精挑細選後,趙皞博的目光落在了福建省福州市六和機械有限公司數控操控員的崗位上。
2月7日,固原市在飛機場廣場舉行“春風行動”外出務工人員歡送儀式。即將出發的務工人員們聚集在此,身旁是鼓鼓囊囊的行囊,臉上是對未來的憧憬。
趙皞博扛着行囊,準備登機。趁着他安檢時,記者問道:“要去這麼遠務工,心裡啥感覺?”
“挺激動的!政府爲我們提供了這麼難得的務工機會,我就想着在外踏踏實實幹活,能多掙些錢,讓家裡人都過上好日子。”趙皞博笑着說完,衝記者揮揮手,消失在安檢口。
金建華的職業新轉變
2月10日,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周閘村,初春的陽光灑在鄉間小道上,每家每戶門口的樹枝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彷彿在展示着鄉村獨有的生機。
坐在自家小屋裡,28歲的金建華卻無心欣賞門外這景色。
“這年年打零工,收入時有時無的,也不是個事兒啊。”金建華一邊刷着手機,一邊自言自語道。
“媽,你看這有個‘直播帶崗’介紹工作的,不知道靠不靠譜?”正巧,金建華看到利通區人社部門正在線上開展“直播帶崗”活動,好奇地對母親說。
母親在一旁應道:“反正我也不懂,你自己瞅瞅,說不定真有合適的。”
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金建華進入了直播間。看着屏幕上不斷滾動的崗位信息,他不禁眼前一亮,興奮地說:“還真別說,有好多崗位挺不錯。”
他趕忙在評論區留言諮詢,詳細說明了自己想找穩定工作的想法。很快,工作人員就回復了他,並根據他的求職意願推薦了位於武漢的四方偉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就業崗位。
經過一番努力,金建華成功入職,每月能拿到7000元工資。
“以前打零工,心裡沒着沒落的,現在成了企業正式員工,工資穩定,收入也挺滿意。”現在,每當有親朋問起,金建華回答得中氣十足。
白勇夫婦、趙皞博、金建華的就業經歷,正是寧夏衆多勞動者受益於政府有組織、定向化、技術型勞務輸轉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寧夏通過不斷完善勞務協作機制,積極推動勞務信息的精準對接,全方位多渠道拓寬就業渠道,持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爲勞動者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讓他們能夠輕鬆找到合適的工作,實現出了“家門”就能進“廠門”的便利,有效解決了出行不便、就業無門等難題,也爲家鄉與務工所在地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