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幻想與現實落差?網友熱議「窮人永遠買不起」
PTT 網友熱議打房政策,有人認爲「窮人幻想的打房不可能實現」,也有人直言「房子永遠是出價最高的人買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網友在 PTT《home-sale》版發文,直言許多窮人總幻想政府能祭出「強力打房」政策,讓房價大跌、人人都能買得起。然而現實中的打房方式,多半是透過「限貸、提高利率」來壓低需求,結果往往是交易量下滑,買得起的人更少,窮人依舊無法入手。
原PO認爲,政府若要大幅增加供給,勢必要大量蓋社宅,但土地與財源有限,因此「降低需求」成爲主要手段。問題是,一旦房價下跌,市場氛圍更保守,「心理壓力更大,窮人反而更不敢買」。他總結道:「不管房價漲或跌,買不起房的永遠都是窮人。」
不少網友認同這種說法,直言「要買房的人不會希望政府施行讓買房更困難的政策」、「窮人之所以窮,就是覺得打房會讓房價跌,結果永遠等不到」。也有人酸說,「很多人根本不是想買房,只是想看有房的人虧錢,他就很爽」。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有網友分析,「房子永遠是當時出價最高的人才買得到,想買房的人不該指望政府幫忙,而是讓自己存錢速度比別人快」。也有人指出,「新青安就是例子,本來是幫助首購,結果卻讓投資客更容易買第二間」。
討論最後不少人迴歸現實,認爲「房價根源在低利率,不調升就是假打房」、「房產業冷卻可能帶動失業,但長痛不如短痛,否則年輕人買不起房、生不起小孩,纔是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