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自己審自己 在野:無法無天

立法院民進黨團針對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大法官在2天內受理。(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提《憲法訴訟法》修法釋憲案,大法官在2天內受理,藍委吳宗憲直言,民進黨「演都不演了」,目前大法官人數不足,受理這樣的案子是否有正當性,令人懷疑。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指出,依《憲法訴訟法》規定,作出判決須有10名大法官,但憲法法庭如今改以「裁定」代替「判決」,即便未來部分大法官人數更少,仍可啓動。

廖元豪表示,在未達10人法定門檻情況下,憲法法庭仍受理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的聲請,等同認定申請符合資格,「受理便是一種裁定,至於未來是否判決,則是另一層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大法官人數不足,僅剩8人,且皆爲民進黨任命,被社會大衆認爲意識形態偏綠,「大家便有志一同玩裁定、玩受理」,萬一他們不顧人數門檻,發佈暫時處分,進而不執行新修法內容,那就可以繼續沿用舊法。如此一來,民進黨有可能借此擋下修法,繼續依舊法處理,即便未來部分大法官屆滿退休,人數更少,法庭仍可啓動。

他直言,民進黨把政治鬥爭與政策歧見推向憲法層級,甚至將「大罷免」等政治議題送進憲法法庭,根本是把大法官當作政治打手,嚴重傷害司法獨立與公信力。

吳宗憲指出,以過往的經驗來看,2018年時,國民黨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聲請釋憲,但當時大法官指出,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未參與表決駁回該案,因此大法官認定高金「不夠積極」,駁回釋憲聲請案。套用在這次的案子上,民進黨就憲訴法聲請大法官判決,但民進黨在三讀時並未反對,所以民進黨不適格,也不能提出這樣的聲請,大法官卻受理,他無法理解。

民衆黨立委林國成指出,司法院如今早已淪爲民進黨的延伸,大法官動輒介入立法院通過的法案,甚至對關乎自身權限的案件自審自判,根本喪失超然立場。他質疑,若大法官本身就是利害關係人,怎能期待審理結果會對執政黨不利?這樣的憲法訴訟制度,形同讓政府自己審自己,結果可想而知。

林國成批評,民進黨政府一邊喊團結,一邊卻不願與在野溝通,凡事只想推卸責任、封殺異議,如今更妄想立法院全面聽命於司法院,簡直無法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