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人事案公聽會 朝野立委就死刑議題交鋒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3日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朝野立委針對死刑議題交鋒。(王千豪攝)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3日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朝野立委針對死刑議題交鋒。國民黨立委林倩綺重申國民黨支持死刑立場,並呼籲大法官被提名人應對死刑存廢議題,表達明確的立場與看法。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則認爲,適不適任的標準並不是回答有無滿足立委心中的標準,而是必須要看被提名人的學術涵養與操守,以及是否能守護憲法跟人權。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天舉行「行使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同意權案」公聽會。林倩綺發言時表示,大法官職責之崇高,不僅在於憲法解釋的專業判斷,更攸關憲政秩序的穩定、人權保障的發展,與國家整體法律信賴的建構,因此,在行使同意權的過程中,必須嚴肅審慎、秉持對全民負責的態度,提出關切的重要憲政議題。

林倩綺指出,這次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現職爲主任檢察官,我國雖在制度設計上區分審判與檢查體系,但在實踐與人事的任命上,仍存在交錯與資源的流動性,而司法院長作爲全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之首,其背景來自檢察體系,可對未來的政策重點、人事決策、資源配置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當前社會質疑檢查體系偵查是否侵害人權、押人取供、審檢是否受政治力介入等問題之際,更需審慎地面對外界對司法獨立性的疑慮。

林倩綺提醒,無論是否出身檢察或審判體系,應具備審檢分際的清楚自覺,未來在制憲或制度設計上,應更進一步的澄清,並強化憲法保障的制度結構,確保司法謹守分際守、不偏不倚,並維護人民對公平審判的信賴基礎。

此外,林倩綺並重申國民黨保留死刑的態度,表示死刑議題不僅是法律爭議,更觸及社會基本價值與集體安全感,所以人民有權知道,未來8年內新任大法官們對於死刑的態度與看法,呼籲被提名人應對死刑存廢議題,表達明確的立場與看法,不以抽象的語言來回避社會的焦慮。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以美國爲例,指美國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Bader Ginsburg)於1993年6月由時任柯林頓總統提名後,當年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接受聽證質詢時被問到「是否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金斯伯格迴應「作爲一位被提名的大法官,我的角色是根據憲法與法律來裁判,而不是先預設立場或政策傾向。」金斯伯格不論斷案件,充任展現了司法的角色,也樹立美國在審查時不表態的傳統。

陳培瑜認爲,大法官被提名人適不適任的標準並不是回答有無滿足立委心中的標準,而是必須要看被提名人的學術涵養與操守、專業背景是否多元、性別比例,也必須考慮是不是有足以成爲我國憲法與人權守護者的人格,希望朝野立委可以儘快選出司法院正副院長以及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