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加速賜死電動車?綠能產業贏家、輸家一次看懂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編譯 張詠晴】
再生能源股最近極度震盪,因爲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經參議院修改後,有了變化。最終,美國綠能產業變成有些人吃香、有些人完全被邊緣化的局面。
如今法案將再回到衆院,進行協商。
亞特拉斯公共政策研究機構(Atlas Public Policy)創辦人尼格羅(Nick Nigro)表示,「從整體能源前景來看,這項法案將削弱我們的競爭力。十年後,我們回首這一刻,會將此視爲美國縮手退卻並實質上錯失清潔能源轉型的分水嶺。」
以下是參院版本中的相對贏家與輸家:
輸家:大型風能與太陽能發電
衆議院原本版本甚至要對風能與太陽能項目課徵新稅,參議院共和黨議員雖然刪除了新稅,終止稅收抵免的時程也比較寬鬆,但依然迫在眉睫。
若大型風能與太陽能項目能在未來一年內動工,則仍可享有稅收抵免。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2025年預計新增的發電容量中,太陽能與風能佔比超過六成。
輸家:美國本土供應商
衆議院原先版本法案,說要對風能與太陽能課徵新的稅。稅收原本針對的,是那些使用來自中國等國零組件的風能與太陽能項目。中國在全球太陽能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幾乎所有美國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都難以完全避開中國製零件。
因此,如果新稅留着,對於在美國本土投資風能、太陽能與電池零組件工廠的企業來說或許是救命繩,因爲該稅懲罰的是未採購美國設備的開發商。
參議院最後選擇刪除這項新稅多少向現實低頭,因爲短期內很難找到足夠的非中國來源設備。這不僅會讓企業成本大增,也會推高消費者的電價。
只是如今拿掉使用中國零件的「懲罰性稅」,在美投資工廠的企業擔心,少了誘因,美國開發商將重新大量採購中國補貼的設備,尤其是廉價太陽能板。
贏家:氫能
氫能在最新版本法案中獲得喘息空間。只要項目在2028年前動工,即可獲得稅收抵免。
參議院版本還將氫燃料電池(以化學反應產生電力)納入稅收抵免範圍。
除了傳統的煉油與肥料氨生產外,氫能被視爲交通、發電、航運等產業的化石燃料替代品。儘管因成本高昂尚未普及,但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沙烏地阿拉伯和歐洲均有新項目推進,多家石油巨擘也大力支持氫能。
輸家:電動車
參議院法案將於9月底終止購買電動車的稅收抵免,時程甚至比衆議院版本更早,後者原本規劃大多於年底結束。
參議院的把時程提前,顯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成立新政黨的威脅無效。
分析師說,這樣一來電動車價格一定會變貴,而且現在車市當中,電動車本來就已經比較難賣了。
(資料來源:WSJ, FT, Barron’s, Reuters)
【延伸閱讀】
馬斯克創黨,得罪了川普還想贏?對特斯拉的意義又是如何?
鄧惠文榮格心理課1.1萬、狂賣2億元!療愈經濟當道,榮格跟I人、E人有關?
幫你存退休金,TISA帳戶上路 每月1000元即可投資,能買什麼?
想讓孩子長大後常回家看你?先戒掉8種行爲
60歲以上老人午睡多久比較好?新研究揭健康警訊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