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輕化「兇手」是它!醫:小時候就藏在腸道里

大腸癌年輕化,很可能是小時候藏在腸道里的壞菌,所產生的基因毒素導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腸癌年輕化,許多人在沒有家族史,甚至沒有壞習慣下的情況下罹癌,兇手很可能是小時候藏在腸道里的壞菌所產生的基因毒素。醫師張家銘指出,基因毒素會潛入腸道細胞,破壞基因留下突變,這些突變會攻擊抑癌基因,導致癌細胞自由發展,悄悄變成腫瘤。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紅肉、每天活動、早點睡、學會釋放壓力,修補被細菌傷害過的基因。

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專指出,罹患大腸癌的年齡,正在快速往下掉,許多年輕人突然在健檢、大腸鏡中被宣判癌症,有些人甚至沒有家族史,也沒有壞習慣。一篇發表在《自然》的大型研究,揪出一個幾乎被忽略的兇手,一種特定大腸桿菌會產生的基因毒素「Colibactin」。

張家銘表示,這種基因毒素不會讓人拉肚子,也不會發燒,但它會潛入腸道細胞,破壞基因,並留下難以察覺的突變,而且這些突變一待,就是幾十年。這些早期突變,會攻擊大腸癌常見的抑癌基因APC,一旦這個基因受損,就像電腦失去防毒軟體,癌細胞就能自由發展,悄悄變成腫瘤。

張家銘指出,有些患者體內甚至已經找不到這種會產colibactin的壞菌,但基因裡的突變還在。這代表這些細菌可能在童年時期來過,做了些破壞工程後就離開,但留下了要用後半輩子來面對的傷害。

張家銘建議,腸道菌從出生就該被好好對待對,對孩子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不過度消毒,儘量接觸自然環境、培養免疫系統,多吃天然食物、高纖蔬菜、味噌、優格、泡菜等發酵食品能幫助好菌生長,減少壞菌機會。成人則可以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紅肉、每天活動、早點睡、學會釋放壓力,也能修補被細菌傷害過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