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破103萬人」創紀錄 6成是女性接受檢查

▲衛福部今年擴大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半年來已經有超過百萬人受檢,示意圖。(圖/CFP)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衛福部今年擴大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讓45歲至74歲民衆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都可以接受檢查,實施半年以來受檢人數超過103萬人,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26%,更創下歷年來同期最高紀錄。進一步分析受檢對象,女性佔6成較男性多,其中約有4.4萬人篩檢陽性,後續需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若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

依據癌症登記資料及死因統計顯示,111年大腸癌發生病例計1萬7,643人,位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113年大腸癌死亡人數計7千人,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威脅不容小覷。

國健署指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定期接受篩檢是及早發現大腸癌最重要的方法,依實證顯示,每2年定期以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35%死亡率。衛福部今年起下修免費大腸癌篩檢年齡,從原本的50至74歲,擴大爲45至74歲民衆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以每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國健署統計今年截至7月2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爲103.7萬人,較去年同期82.2萬人提升26.24%;其中,女性篩檢人數高於男性,男性篩檢人數爲40.2萬人,女性爲63.5萬人。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其中有18.4萬人屬於擴大的年輕族羣佔17.8%。

值得注意的是,103萬人之中檢查陽性人數約4.4萬人,陽性率約4.32%,林莉茹表示,篩檢結果顯示疑似異常,民衆勿驚慌,應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息肉,經切除可有效阻斷癌症發生或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而早期大腸癌經過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