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強震震央「重疊」白河大地震 名醫憶61年前險遭埋
家醫科暨精神科診所院長林青谷經歷過61年前的白河大地震。(圖/林青谷醫師 健康生活好夥伴臉書、中央氣象局網站)
今(21)日凌晨嘉義大埔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有感搖晃時間」長達43秒,雖然餘震不斷,慶幸的是沒有發生重大傷亡。常上節目的家醫科醫師林青谷稍早在臉書發文透露,這起地震與61年前的白河大地震震央位置幾乎完全重疊,更回憶起當晚工廠屋頂垮下時,因爲有堆高的水泥包擋住,才保住一家人的性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林青谷指出今天凌晨嘉義大埔發生規模6.4淺層地震,由於餘震不斷,讓不少南部民衆嚇到徹夜未眠。不過最令他感到驚訝的,是這次地震和61年前的白河大地震,震央僅差0.03度,位置幾乎完全重疊。接着喚起他一段心有餘悸的深刻記憶,他表示當年白河大地震發生時,母親緊抱着姐姐和年僅4歲的他,當時工廠屋頂垮下,碰巧被堆高的水泥包擋住,就此避開倒塌的危險,保住全家人的小命。
林青谷表示當時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造成106死亡、650人受傷,還有3萬多戶房子倒榻,導致許多人無家可歸,根據母親當年的記憶,災後與父親和鄉親齊心合力重建家園,至於這段重建的艱辛歷程,肯定是老一輩的人難以忘懷的經歷,也代表着屬於哪個世代的堅韌與互助精神。
61年前白河大地震災後畫面。(圖/中央氣象局網站)
不過從自己的專業來看,林青谷指出經歷過多次地震的民衆,容易出現「地震症候羣」,症狀包括「感覺地板還在搖晃,即使震動早已停止」、「對聲音與震度過於敏感,甚至感到莫名恐慌」、「回想起過去地震的畫面,影響情緒或睡眠」等。
61年前白河大地震災後畫面。(圖/中央氣象局網站)
他提供5個穩定心靈的方法,包括「承認恐懼並接納情緒」、「進行緩慢的深呼吸練習」、「適度與他人傾訴」、「暫時遠離災情畫面」、「尋求專業協助」。更向所有人信心喊話:「從災難中挺過是我們南部人的堅韌」 ,無論1964年白河大地震、2016年臺南維冠大樓,相信南部人都能在災難中互助,從困難中再度站起來。
嘉義大埔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臺南白河有民宅圍牆倒塌。(圖/白河區公所提供)
●承認恐懼並接納情緒:害怕是正常的,試着用溫柔的態度對待自己,不要壓抑情感。
●進行緩慢的深呼吸練習:吸氣5秒、吐氣5秒,反覆數次,可幫助舒緩焦慮感。
●適度與他人傾訴:與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聊聊感受,能有效降低壓力。
●暫時遠離災情畫面:避免長時間盯着手機或新聞畫面,轉移注意力至輕鬆的活動。
●尋求專業協助:若心理影響持續超過一週,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請諮詢心理專家或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