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邦掀經營權保衛戰
達邦蛋白董事長劉鬱芬。圖/杜蕙蓉
達邦蛋白近年財報
繼健喬(4114)擬以8.27億元公開收購健亞(4130)3成股權震撼製藥業後,達邦蛋白(6578)董事長劉鬱芬與大股東國歡集團也掀起經營權保衛戰,雙方戰火正式浮上臺面。
國歡是達邦的創始股東之一,早期投資1,000萬元後,就未有較大的加碼動作。新冠疫情之後,有鑑於全球禁抗與樂活食安商機可觀,2023年4月間以每股13.88元、合計約2.77億元,由集團旗下的國歡、國菁和百世共好,吃下達邦的2萬張私募股,並躍爲第一大股東。
不過,經過兩年的磨合,國歡與達邦蛋白經營層並未有明顯共識,9月11日國歡發新聞稿對指控劉鬱芬營運績效不佳,要撤換董事長。
劉鬱芬18日發表嚴正聲明指出,達邦自2004年新廠投產後僅三年即轉虧爲盈,過去20餘年僅在新冠疫情期間短暫虧損,其餘年度皆保持獲利。她並表示,早於2021年即推動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務,成功引領公司走出畜牧產業不利環境,並與國際大廠接軌,「所謂營運績效不佳,根本與事實不符。」
對於國歡的角色,劉鬱芬強調,該公司自2023年6月透過私募進入董事會前,僅爲單純財務投資人;且其作爲以國內市場爲主的貿易商,並無工廠管理經驗,對以外銷爲主的達邦蛋白「幾未帶來助益」。她更批評,國歡錯誤的定價策略反而損害公司利潤,而其提名的5席董事(含3席獨立董事)多數僅透過視訊參與會議,未深入廠房或參與實質經營,「何來協助經營或監督績效之說?」
劉鬱芬並指出,目前董事會由3席董事與4席獨立董事組成,她本人僅佔其中1席,決策架構相對獨立且透明,所有重大議案均須經董事會決議,國歡所指「獨斷行爲」並無根據。
她嚴正表示,國歡要求撤換董事長職務「完全欠缺正當合理性」。劉鬱芬重申,自己創立並經營達邦蛋白25年,過程有目共睹,不容不實指控與抹黑,並呼籲獨立董事應堅守職責,不應淪爲經營權爭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