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即將開館

“目前,中國館的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將於4月13日大阪世博會開園之際正式開館。”在日前舉行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專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表示。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以“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爲主題,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李慶霜表示,中國館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中國館將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爲敘事主線,展示5000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從建築外觀到內部設計,從實物展項到主題影片,從生態案例到未來科技,中國館將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主線貫穿始終,向全球觀衆闡釋中國人質樸而深邃的生態觀及‘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李慶霜說。

據瞭解,月壤將是中國館重要展項。李慶霜表示,在中國館“生生不息”展區,將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這將是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樣品的零距離對比展示,“全球觀衆在中國館可通過透鏡裝置觀察月壤獨特結構和兩者細微差異,分享人類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夢想照進現實的喜悅”。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在介紹中國館建築的主要設計理念和亮點時表示,中國館從設計選材到施工運營,都堅持綠色低碳原則,建築主體以竹材與鋼結構結合,牆體選用國內新型低碳固碳竹質產品,主體鋼結構、竹簡板內外牆、屋面陽光板等裝配式、輕量化材料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時,積極推行廢棄物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這些舉措不僅呼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還闡釋了綠色生態環保的中國理念。”鄔勝榮說。

“中國館是建築領域新質生產力應用的一次集中體現。”鄔勝榮介紹,中國館應用了我國多項走在世界前列的建築理念和技術,並創新數字化智慧管理模式,專項研發了智慧建造管理平臺,採用跨境遠程數字可視化輔助技術進行項目管理,既有力提升了中國館項目建設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也全面展現了中國製造的“智慧”與實力。

發佈會上,李慶霜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關於中國參展日本大阪世博會將如何促進兩國加強人文交流、夯實友好基礎提問時表示,中國館內,一組名爲“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畫了中日綿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歷史中的代表人物、經典場景和感人瞬間,昭示中日各界人士從交融互鑑的歷史積澱中汲取智慧,在共通的文化價值中挖掘動能,繼續求同存異,面向未來。世博會期間,中國省區市代表團、企業、機構、媒體、智庫將在園區內外與日方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旅、經貿交流互動。60多對友好城市將以世博會爲契機,繼續深化互利合作。

“我們相信,中國館將成爲中日加強地方交流,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推動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讓越來越多的兩國民衆相互走近,讓中日關係更有溫度、更暖人心。”李慶霜說。(經濟日報記者 朱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