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又敗…前綠委吐「726至823最令人沮喪的事」

圖爲總統賴清德23日在總統府針對重啓核三公投案及立委罷免案投票結果發表談話。(中時資料照,趙雙傑攝)

第2波7席國民黨立委罷免案、重啓核三公投昨(23)日登場,最終結果爲:罷免案7比0完封、核三公投未達到門檻,但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票。對此,民進黨前立委謝欣霓也直言,726至823最令人沮喪的,是「有權力的人束手無策,沒有方向,冷眼旁觀」。

首波7月26日針對24名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未過,23日第二波再針對7名藍委投票,結果同樣全遭否決。重啓核三公投方面,投票率爲29.53%;同意票數爲434萬1432票,不同意票爲151萬1693票,同意人數近乎不同意者3倍,但因未達公投門檻500萬523票,結果爲不通過。

「曾經我們也不明白竹籬笆內的鐵板爲何不懂社會的進步議題?現在我們被一羣去脈絡化的人當成竹籬笆的鐵板,7/23(應爲7/26)至8/23最令人沮喪的是,有權力的人卻束手無策,沒有方向,冷眼旁觀」,謝欣霓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2006年紅衫軍大起、民進黨最低迷的時刻,總統府資政謝長廷「奉旨」參選臺北市市長,謝系以外的人,都當作這是一場一石二鳥的「毀謝」選舉,即臺北市不會贏,順便解決謝長廷。

「當時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輸」,謝欣霓解釋,當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投入臺北市長選戰,民進黨只要拉回基本盤提升到40%以上,「到投票時我們都還認爲我們會贏」,雖然最終沒有贏,但是對得起每一份支持與每一張選票,讓支持者重新看到希望,即使後來謝長廷無一官半職,也少了關愛的眼神,但在總統的初選中還是勝出,因爲支持者要的是一個勇敢、無懼,不算計不閃躲能承擔大任的領導人。

再來,前總統蔡英文在最低迷的時刻擔任黨主席,扛下一切負債,同時承受了所有人對她的感激與支持,謝欣霓直言,政治其實就是承擔責任與不斷地對話,讓不同世代的人們知道政治人物真實的想法,「我們這羣人對臺灣的堅定不移的愛,突然間變成沉重老舊的鐵板,這難道不是失去與新世代對話能力所造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