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能源政策不改 還要剝人民幾次皮
政府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放着便宜的核電不用,已讓臺電的財務狀況面臨極爲沉重的壓力,而力推再生能源,爲求達標便宜行事的後果,就是現在對環境造成嚴重傷害的光電亂象,風災過後,業者無力收拾,如今還可能要政府代爲善後,更遑論這幾年弊案不斷。錯誤的能源政策,讓人民只能無奈的當被剝好幾層皮的羊。
臺電累計虧損超過四千億元,除了這幾年國際燃料大漲,高額購買綠電也是一大主因,「臺電跌倒、綠電吃飽」歇後語更在民間廣爲流傳。先前臺電董事長曾文生、經濟部長郭智輝都喊話,希望立院支持政府的撥補案,否則就只能在電價上反映,但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都是從人民的口袋拿錢,對於過去政府總拿核安、核廢等問題恐嚇人民,在此次核三重啓公投中,同意票輾壓不同意票也反映了人民的不滿與態度。
而上月丹娜絲颱風來襲,雖說登陸地點是百年未見,但號稱能抵禦強風的太陽能板滿天飛,也證明光電的脆弱,甚至先前還發生高雄大樹鄉削山填土舖設光電板還可以免環評的荒謬事蹟,政府對於光電的說帖,在近期都被證明可能都只是「紙上標準」。
丹娜絲颱風至今僅完成三成清運,其餘仍堆置滯洪池旁,環境部多次開罰還是無法收拾善後,政府已經對光電業者大開綠燈,現在連災後的善後工作都要出手相助,完全拿業者沒辦法,就算最後會向業者索取費用,但這中間付出的環境代價與行政成本,又是全民埋單,等於是又從人民身上再剝一層皮。
而綠能龐大的資源,在地方更形成了黑、金、權三合一新形態的綠金產業鏈,更滋養了許多穿梭政商之間的綠能蟑螂,這幾年來各地都傳出弊端,就連中央都有能源署官員涉入光電弊案遭到起訴,顯見當中有多少人大吃國庫的綠電財。
上週的公投結果已經明白反映民意希望政府爲錯誤的能源政策踩煞車,政府過去總將綠能當成未來能源的解方,還以此凸顯核能的危害,但事實證明,光電亂象對於環境與國庫的傷害正在發生,政府在錯誤的路上還要走多遠才肯回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