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投身短視頻賽道 不妨多點包容心看待
原標題:村支書投身短視頻賽道 不妨多點包容心看待
自今年3月以來,全國各地的村支書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突然活躍起來了。村支書們“上網”,推介鄉村文旅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短視頻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和產業發展。不過,部分村鎮幹部畫風逐漸走偏、舉止愈加出格,近來也引發不少爭議。(5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
其實這種把推介文旅、銷售農產品的希望寄託於短視頻的做法,並不奇怪。其一,在人人都刷短視頻的當下,村支書自然不能“免俗”。心懷夢想的村支書“下場”,其實是新媒體時代場景中的尋常景緻。其二,村支書肩負着帶領鄉親們前行的重任,拍短視頻、搞直播,是壓力和動力傳導的結果。其三,在一些自然資源欠缺的地方,直播帶貨幾乎是唯一的“出頭”機會。例如,在四川省安嶽縣帽石村,面對沒有區位優勢、沒有自然資源、沒有人文景觀的帽石村,村支書關祖蘋只能將目光放在了熟悉的短視頻上。有網友說得實在:偏僻而又無人知曉的農村,如果不加大宣傳,那麼誰會去?
儘管這個賽道擠滿了人,但衆多村支書還是勇敢加入,這本身就不容易。相比普通網友,“村支書”具有別樣的符號特質,便於在短視頻領域施展身手。但不得不承認,爲了吸引人、打開流量的大門,一些村支書也通過獵奇、搞怪手段增粉,有些短視頻的畫面未免給人一種粗淺、博眼球的即視感,甚至令人感到不適。
有人說,村支書相對缺少文化底蘊,對藝術審美也知之甚少,因而必然會跟着“網紅套路”走。這話有偏頗之處。要知道,即使文化水平有限,但若能如實展現鄉土風情,也能呈現較好的審美效果。今年3月,四川綿陽市安州區秀水鎮黨委書記、鎮長齊上陣,在油菜花田裡尬舞的視頻意外“出圈”,便是例證。而即便有文化水平,但若是分不清邊界,也容易“跑偏”。此前文旅局長推介文旅產品時,不也出現過一些爭議性場面?
總而言之,對村支書拍短視頻的現象,當一分爲二地看待。對於其中出格之舉,必須大聲說“不”;對於一些帶有探索性、娛樂性的村支書短視頻,不妨多一點包容心。正如專家對媒體所言,村支書拍視頻,只要沒有違法、沒有逾越道德紅線、沒有違反民俗民情,無論是醜還是美,不應過多指責。當然,社會各界也不妨多給其合理化建議,讓他們把短視頻做得更好、更有水準。特別是一些有志於助力鄉村發展的網絡人才,也不妨主動加入村支書的陣列,共同上好鄉村傳播這門課。
值得注意的是,村支書各種“玩花活”的背後,折射出一種“村莊焦慮”:面對激烈的流量競爭、銷售競爭,那裡的人們急於被看見、被重視,急於尋求外界的關注與合作。對此,上級政府當從推動鄉村振興的高度,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社會資本和新技術投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拓寬鄉村產業鏈,深度引導產業集聚發展。產業發展好了,村支書和村民們的科學發展意識和信心就會更足,盲目拍視頻的現象自然就會減少。(伍裡川)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