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跳水”!普通人“錢袋子”往哪搬?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近日,在一季度“開門紅”關鍵時期,民營銀行卻“逆流而動”,紛紛下調存款利率,這一現象引發業內和衆多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至少有中關村銀行、新安銀行等7家銀行宣佈下調或已經下調存款利率。
在民營銀行存款利率不再“卷”的當下,投資者的“錢袋子”究竟該如何安放?
爲何下調利率?
隨着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行,國有大行、股份行、地方性銀行開啓多輪利率下調模式,很多“存款特種兵”(指一些投資者爲獲得更高收益、更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跨省、跨區域,甚至不惜乘坐飛機、高鐵前往那些相對更高存款利率的地區銀行開戶存錢)將目光鎖定在民營銀行身上。
2025年開年以來,在“開門紅”的推進下,多家地方性銀行曾一度上調存款利率吸引儲戶,而民營銀行卻直接不“卷”了。
2月26日,記者從中關村銀行客服工作人員瞭解到,該行二年期存款利率由2.4%下調至2.2%。該行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行自本月15日起已經臨時下架三年期存款產品,此次也只是下調了二年期存款產品利率,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暫無變化。”
此外,記者從錫商銀行客服工作人員瞭解到,自2月24日起,該行三年期存款利率由2.85%調整至2.6%,二年期存款利率由2.5%調整至2.0%。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民營銀行前期通過高利率攬儲,資金獲取成本較高。隨着業務逐步穩定,爲了優化成本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下調存款利率成爲必然選擇。此前,主要銀行已進行了多輪存款利率下調,民營銀行此次降息也是順應行業整體趨勢。此外,市場利率中樞下移,銀行業普遍面臨淨息差壓力,通過下調存款利率,銀行可以減少付息負債支出,穩定淨息差。”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民營銀行2024年第四季度淨息差爲4.11%,環比下降0.02個百分點,較2024年一季度下降0.21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預測,一季度末前後,降息窗口或再打開。屆時隨着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再次下行,或許更多銀行跟進存款利率下調。
建立“金字塔”資產結構應對利率下行
存款利率下行,銀行和投資者均面臨挑戰與轉型。
“降息會加劇民營銀行的攬儲難度,高息攬儲優勢消退,品牌與渠道劣勢難以快速彌補,降息加劇了淨息差收窄與負債成本剛性的矛盾。”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表示。
對於民營銀行負債端經營,艾亞文給出的建議是:“擴大低成本負債來源,利用市場化工具降低整體資金成本。拓展非利息收入,提升盈利韌性,差異化定價與客羣經營,降低對利率敏感型客戶的依賴。進行差異化競爭策略轉向,從‘價格戰’轉向服務創新,並進行盈利模式調整、客戶優化等。”
當“躺賺”時代落幕,普通人的錢該往何處安放?或許主動適應變化、提升財商,纔是應對利率下行的終極答案。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建議投資者,減少對“高收益”產品的依賴,避免追求短期暴利,轉而選擇穩定性更強、收益較爲平穩的投資方式。
艾亞文建議,投資者可以建立“金字塔”資產結構。“底層配置大額存單及貨幣基金等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的產品,中層佈局‘固收+’理財及國債等收益適中、風險不高的產品,頂層適度參與權益類產品來博取相對較高的收益。”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餘豐慧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考慮調整存款和理財規劃。“首先,可以考慮分散投資,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銀行和產品中,以降低單一投資的風險。其次,可以考慮長期投資,選擇一些信譽良好、經營穩健的民營銀行,長期持有存款和理財產品。此外,還可以考慮關注一些具有穩定收益和良好流動性的結構性存款或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在降息環境下可能更具吸引力。最後,投資者還可以關注一些低風險產品,雖然收益相對較低,但流動性好、風險低。總之,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靈活調整存款和理財規劃。”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