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自行車新路線 環島2號線明年完工 標誌一致化
催生自行車新路線,環島2號線明年完工,標誌一致化。圖爲2023年新竹縣「樂活單車 漫遊竹縣」活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單車旅遊正夯,交通部已設自行車環島1號線、25條環支線及16條多元型態自行車路線,但現行標誌標線因各路權單位不同,出現牌面與標線設置不當問題,運輸研究所統一設置原則持續優化中。另也預計明年底完成環島2號線建置,全長1019公里主打深度旅遊。此外,許多民衆騎乘單車面對不一定有專用的道路,不知怎麼騎較安全,運研所表示,只要踩上單車就屬於慢車,騎乘要看車行號誌。
交通部去年底完成環島1號線及25條環支線、16條多元路線,並建置13條串聯路線,依路線屬性分別歸類至環島及多元路線系統。環島與環島替代路線着重於跨區域長途旅程,多元路線則主打觀光及深度旅遊,另地方政府也各自設有休閒騎乘路線。
交通部運研所5日說明自行車環島路線標誌標線設置一致化。(蔡明亙攝)
運研所副所長蘇振維說明,考量標誌標線指示系統是提供自行車友明確路線導引,但部分規畫設計單位偶因不諳設置原則內容,產生標誌牌面內容錯誤、標線型式錯誤或設置位置不適當等問題,爲利識別系統一致性,已將各類自行車路線標誌標線的規範與佈設原則彙整成「自行車環島路線(含替代路線)及多元路線標誌標線設置原則」。
運研所運輸計劃組長張舜淵提到,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標誌標線後發現,部分單位對設置規則不熟悉,或爲節省工料少設、漏設等狀況,會到現場檢視請他們改善,後續會請地方政府將設計好的標誌標線送來審覈,施工前就先更正好,防止出現類似錯誤。
自行車路線指示系統設置項目彙整示意圖。(運研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直行及轉向路口整合佈設範例。(運研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運研所工程司鄭嘉盈說,爲讓國內外騎士瞭解交通部自行車路網標誌牌面圖案、標線圖樣以及相關設置原則,運研所完成環島、環島替代、多元路線、環島路線與多元路線共線段、多元路線與地方自行車道共線段、環島路線與地方自行車道共線段、環島替代與地方自行車道共線段等7部影片。
直行及轉向路口整合佈設範例。(運研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影片中介紹不同路線類型中標誌、標線設置方式,以利騎士閱讀並依標示騎乘,有關前述7部影片已請相關單位於網站、服務中心、公共運輸場站播放,民衆亦可於運研所官網\數位典藏\本所出版品\交通部自行車路網標誌標線中下載,或於YouTube輸入關鍵字「交通部自行車路網標誌標線」即可搜尋相關影片觀看。
交通部未來將推出第2條環島自行車道「環島2號線」,蘇振維指出,過去設置的標誌標線大部分已改善完成,少數持續優化中,環島2號線預計會將25條環支線的路網整並,全長1019公里,主打鄉間小路、車輛較少道路的深度旅遊路線,預計2026年底完成,未來也會參照律定好的設置規範,不會出現標誌標線錯誤或不一致問題。
運研所後續將舉行北、中、南、東4場說明會,以利自行車路線權責單位能熟悉各類型自行車標誌標線之設置原則,提供更友善的自行車騎乘環境。
許多民衆騎單車旅遊時,難免會進入縣市道路,但現行部分道路設有單車專用道、可騎乘標誌等,仍有許多路段讓騎士「霧煞煞」不知該怎麼騎。
張舜淵說,就行車路權來看,有些是單車專用道,有些是混合車道,像臺北就有很多是與人行道共用,在整體指示系統上,會希望大家一致,不管路權是誰負責,指示系統都能夠一致,後續在環島2號線,會律定大家在設計時把相關設計資料提出並逐一檢核,目前環1線也會持續優化。
蘇振維則說,許多人會問騎單車到底要看車行號誌還是人行號誌,其實自行車就是車,只要踩上去就屬於「慢車」,人下來牽着走就是看人行號誌,很多人會不知道怎麼看,另外大家覺得自行車很多都騎上人行道,是因有特許可以走,這些是較容易判斷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