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團結不能只靠喊話 游盈隆籲賴:真誠無私分享權力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今邀五院院長會商國政,期盼凝聚朝野共識,化解政治僵局。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爲,這是迴應社會主流民意的一小步,也是扭轉動盪政局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大步;但促成團結不能只靠道德喊話,須真誠與無私的權力分享與付出。
「今天總統的一小步,會成爲化解政治僵局的一大步嗎?」游盈隆今在院際協調前撰文指出,隨着臺灣民主化帶來的政治與憲政變遷,當今五院實質上已非平起平坐,總統召集主持的院際會議已轉型成對內排困解紛、指引國家發展方向的平臺,是專屬總統的舞臺。
遊指出,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今日臺灣政治上的根本問題是政黨衝突不斷,不是院際之爭;民主政治也是民意政治,不能以一人之私或一黨之私強加諸民意之上。團結國人與社會是總統的憲政責任與義務,但促成團結不能只靠道德喊話,須真誠與無私的權力分享與付出。
對於當今臺灣政治亂象,游盈隆認爲,執政當局固須負相當的責任,在野黨的心胸氣度和視野格局也有兩點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他首先指出,在野陣營不能正視我國憲政體制具有「二元民主正當性」的特質,執意以立法院或國會纔是唯一代表民意的最高機構,卻忽略總統也是人民選出的,總統也代表民意這一客觀事實。
他續指,在野黨執意或刻意主張賴總統只代表4成民意,而在野陣營有6成民意支持;坦白講,這是極大認知上的盲點,不瞭解民意具動態的、流動的特質,會隨總統執政表現好壞而變動。
不過,游盈隆也提醒,執政黨更需反省檢討,怎能一朝大權在握,便自我膨脹,甚至懷抱強烈的、虛幻的歷史使命感,鬥爭在野黨,恣意抹紅所有在野黨成員,視在野黨爲寇讎,拒絕承認並接受自己在國會已淪爲少數的客觀事實。
他認爲,這樣的集體心態是不健康的,要不得的,最後演變成力推大罷免,走火如魔、誤導廣大善良支持者。
文末,他期許賴總統邀五院院長會商國是,能一掃去年政治混亂不安的穢氣,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讓新年出現新氣象,也帶有不鼓勵大罷免野火的嚴肅意涵,這纔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