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走升連兩月踩紅線 房租類漲幅仍居高檔 主計總處:本月可望低於2%

行政院主計總處7日發佈今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2.03%,漲幅雖較3月收斂,但仍是連續兩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7)日發佈今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2.03%,漲幅雖較3月收斂,但仍是連續兩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尤其外食費、房租類漲幅仍位居高檔。

近日新臺幣匯率升值,主計總處表示,有助降低國內物價壓力,但仍須經過一段時間傳遞,效果纔會慢慢顯現。

關於5月通膨率,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認爲,應會低於2%,主因受到美國貿易政策影響,市場普遍擔心全球需求走緩。目前國內物價仍屬平穩,核心物價也連續13個月低於2%。

近一年CPI年增率

4月物價調查結果首度反映川普關稅震盪,曹志弘表示,市場可能因爲擔心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影響全球需求,國際農工原物料4月價格幾乎都較3月低,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已連30個月走跌,4月進口物價年減2.94%,以新臺幣計價的進口物價跌幅也較小,年減2.13%。

曹志弘還提到,4月通膨率回落,但仍需注意的是,368個查價項目羣中扣除六項4月非屬產季水果,共有258項上漲,超過七成,使民衆對物價上漲感受依舊有感。

今年1至4月平均CPI較上年同期漲2.15%,其中商品類漲2.24%,服務類漲2.09%;若扣除蔬菜水果,漲1.59%;核心CPI漲1.64%。

至於5月新臺幣匯率大幅升值,對物價有何影響?曹志弘指出,雖會降低進口物價,但仍得經過一段期間纔會傳導到消費者物價,新臺幣升值的確有助國內物價穩定,降低物價壓力,至於多久纔會顯現出效果?主計總處過去沒有研究,這次也沒有特別評估。

整體來看,4月水果價格仍續處高檔,漲幅仍大,肉類、外食費及其他穀類製品(像是麪包、蛋糕等)等食物類價格也是上漲, 加上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也都調升;不過蛋類、油料費及通訊費等價格則呈現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至於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4月漲0.87%,是近13個月以來新高,其中豬肉漲5.36%,爲13個月以來最高;雞肉漲3.13%,則是近14個月新高;麪包漲4.24%,更是19個月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