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湊廣州首店悄然關閉 曾是城中火鍋“排隊王”
曾經的火鍋店“排隊王”悄然關張,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湊湊火鍋天環店已經閉店圍檔。
作爲“火鍋第一股”呷哺集團旗下主打“火鍋+茶飲”模式的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2019年在天環廣場開出首店,無限量續加的鴨血、豆腐,免費水果小吃等一時吸引了無數消費者打卡,成爲城中“排隊王”。有消費者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要等待上百號,兩三個小時才能吃上一頓火鍋。
如今隨着各大餐飲品牌在廣州加速擴張,消費者選擇多了,去吃湊湊火鍋也容易得多。記者在大衆點評App上看到,天環店閉店後,目前湊湊在廣州仍有K11店、天匯IGC店、琶洲保利店、荔灣領展廣場店等多家門店在營業,晚7時用餐高峰期,上述所有門店均顯示“不用排隊”。
湊湊母公司呷哺集團2024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3.95億元,同比下降15.9%;歸母淨利潤爲虧損2.73億元,同比下滑11439%,上年同期盈利241萬元。自2021年開始,呷哺集團深陷虧損泥沼,過去三年半累虧總額超11億元,其中湊湊是虧損佔了“大頭”。
近年來,呷哺集團持續關閉虧損門店,繼2023年關閉114家餐廳後,2024年上半年再關閉48家呷哺呷哺、23家湊湊及7家趁燒。去年下半年,南昌、無錫、寧波等地的相繼傳出湊湊閉店消息,閉店潮仍在繼續。
對於虧損及閉店原因,呷哺集團表示,主要由於整體市場大環境消費呈疲軟態勢且消費降級,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導致餐飲客流到店意願低迷。
記者發現,在大衆點評、美團等平臺上,“價格貴”和“菜量少”已成爲消費者對湊湊火鍋的普遍吐槽。呷哺集團也在財報中坦言“湊湊的價格確實偏高”。
數據顯示,去年湊湊的客單價有所下調,由上一年的150.9元降至去年的142.3元,但對比海底撈去年人均消費99.1元和九毛九旗下慫火鍋的人均113元,湊湊的客單價仍高企。最新財報顯示,慫火鍋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費降至了104元。
《2024中國餐飲加盟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餐飲業投融資143次,較2022年減少24次,呈下滑趨勢,但飲品、小吃、快餐等客單價低的“小吃小喝”餐飲企業仍受資本青睞,市場投資佔比達到72.2%,較2022年提升8.9個百分點。
採寫: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