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巴西登場 聚焦能源、氣候與亞馬遜的交響曲

巴西亞馬遜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美稱,今年11月在巴西溼潤空氣中瀰漫着緊張而期待的氣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即將在此拉開帷幕。

過往全球氣候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歷史中,巴西總承載着希望與實踐的力量。自1992年裡約地球高峰會以來,全球氣候治理的歷史洪流已流淌30多年,當年峰會中巴西里約宣言所帶出的三公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FCCC)、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防治沙漠化公約,儼然成爲現今履現地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框架。

2012年的巴西里約主辦Rio+20高峰會提出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目標,聯合國發佈我們共同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更是地球永續的行動藍圖。時序來到2025年,世界在氣候行動與永續理念上已走過漫長而曲折的路。此刻,巴西貝倫COP30不僅承載着歷史也承載着對未來的期許,聚焦亞馬遜地區的永續發展,強調全球合作與地方行動的結合。巴西提出全球自定貢獻(GDC)概念,如同一張宏大的地圖,從談判走向實踐將城市、企業、青年與原住民的自主減排承諾與氣候行動納入,打破了傳統國家層級的界限(NDC),強調集體行動的重要性。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CPSM )前理事長白宗城。協會/提供

會議期間的主題從城市發展、水資源、廢棄物管理,到循環經濟、生物經濟、科學與人工智慧,跨領域的討論與合作激盪出無限可能。水資源韌性策略將歐盟的智慧帶入亞馬遜,如何在水資源短缺與能源需求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將循環水經濟與公平供水納入地方政策,這些問題攸關能源效率與社會公平。而那筆1,250億美元的熱帶森林保護基金,更像是一道希望之光,吸引公私部門投資森林保育,減緩碳排放,也鼓勵清潔能源取代傳統燃料,降低對森林的依賴,讓能源與自然和諧共存。

COP30雖不是單純的能源會議,但能源的脈絡貫穿其中,全球自定貢獻讓國家和非國家行爲者提交能源減碳承諾,可再生能源的提升、燃煤與化石燃料的減量、能源效率的改善,都成爲衡量行動成效的指標;行動議程鼓勵能源轉型投資,推動低碳基礎建設與電動交通方案,甚至建立碳交易市場,將承諾轉化爲經濟動力。主題日中智慧電網、氫能、低碳燃料、工業與建築能源效率,以及智慧城市能源方案,都與能源轉型緊密相連。

亞馬遜雨林,這片擁有逾300萬物種的「地球之肺」,曾因伐林與焚林而排碳量高於吸碳量,但它依然是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希望所在,COP30將這片森林與全球能源政策連結,透過森林保育與碳市場,推動減碳行動。

當國際代表、企業領袖與科學家齊聚一堂,每一個承諾、每一次討論、每一項策略都在構築能源轉型的未來,COP30不僅是一場會議,更像是一部正在書寫的歷史小說,講述着全球如何在氣候行動中找到平衡,如何將能源、森林與社會共同編織成永續的未來。COP30由永續幸運之地-巴西所主辦,期盼成爲推動全球氣候承諾與能源創新的新舞臺。(作者:白宗城 CPSM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 前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