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糉子機」到第五代戰機 陸央視揭密殲-35的誕生

中方空軍殲-35戰機去年11月在廣東珠海第15屆中國航展中大秀性能的畫面。(新華社)

央視走進沈飛工廠,揭露殲-35發展史。(央視新聞)

據知名軍武類公衆號《大伊萬頻道》報導,大陸國慶假期接近尾聲,央視《戰鷹解碼》欄目又放出了猛料。10月5日,央視走進中航工業沈飛集團,探訪殲-35、殲-35A型戰鬥機誕生的地方。

總檯記者走進機庫,近距離接觸還在製造中的殲-35型戰鬥機。這一接觸,果不其然,又有許多可供解讀的細節,讓該型戰機的發展歷史更加完整了。

殲-35的發展史

首先就是從殲-35型戰鬥機的發展歷史看,80後、90後的老軍迷都知道,殲-35型戰鬥機首次出現在大家眼前,來自於出現在2012年端午節(6月23日)的一張照片。

照片顯示,一架覆蓋着迷彩篷布的戰鬥機(靜力試驗機),被一臺大卡車拉着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前行,同時還有警衛部門的車輛隨行。拍攝者爆料稱,照片是在從瀋陽到山西的高速公路上拍到的。

那毫無疑問,這是中航工業北所的產品,很有可能就是當時傳言已久的北方「四代機」,只是完全不清楚型號和外形。由於這張照片是在端午節被拍到的,再加上又被迷彩篷布裹了個嚴嚴實實,於是乎軍迷們乾脆將這架神秘的四代機起了一個「糉子機」的綽號。

當然,很快,殲-35型戰鬥機最早的技術驗證機「31001」,就在當年10月於瀋陽進行了首次試飛。基於它的機身編號「31001」,該機到底是叫「殲-31」還是叫「FC-31」的爭論,也由此開始。

至於2014年珠海航展、2015年迪拜航展,FC-31分別以實機和模型的形式參展,更是引發了外界關於該機到底是「立項型號」還是「自研型號」的猜測。隨之而來的,則是飯圈一樣的「成沈之爭」、「上艦之爭」,咱們六年前那個有名的「賭約」,說到底,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於這架「糉子機」。

而這一次,央視算是真正把殲-35的發展脈絡理清楚了。殲-35型戰鬥機,最早並不是大陸國家立項項目,確實是如當時猜測的那樣,只是「自籌資金」的項目,而且還要追溯到遙遠的2009年。當年,北所的一羣年輕人,完全是邊設計,邊發圖,邊製造,搞出來的原型機。

想來也確實如此——2009年左右的北所,在和南所的五代機項目競爭失敗之後,正在全力保證海軍艦載機(也就是殲-15型艦載機)能夠按時首飛、按照節點登上中共海軍第一艘航母。同時,殲-16型戰鬥機的詳細設計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畢竟按照規劃,這將是一款對標蘇-35S和美國F-15E/SG的先進雙重任務戰鬥機型號。

在這麼繁重的研發強度下,已經沒有多少資金和研發力量,來搞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了。結果北所的第五代戰鬥機,就這樣成爲了一羣年輕人按照「快速試製」的打法,邊設計,邊發圖,邊製造,搞出來的舞臺。不僅如此,還對一些重要的工藝進行了技術驗證。比如我們現在都耳熟能詳的3D打印機身框架技術等。

所以,真正的「糉子機」的歷史,現在來看不能從這架飛機被拍到的2012年開始起算,而是應該從2009年開始算。央視的報導,讓「糉子機」的故事更爲完整了。

研發人員的眼光

當然,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那當時北所這羣年輕人的眼光確實長遠,明確看到了兩點:

第一點是共軍的第五代戰鬥機,不可能只有殲-20型戰鬥機這一款飛機的裝備空間。按照三代機時代殲-8D和殲-7E,四代機時代殲-11和殲-10的搭配路線,到五代機也必然會有一款中型第五代戰鬥機,和作爲重型機的殲-20搭配。

第二點是中共海軍航母艦載機必然會實現五代化。在殲-20型戰鬥機比較難以上艦,且美國海軍已經有了一個現成的技術方案,用中重型的F-35艦載機上艦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參考美國海軍的技術路線,選擇一款中型五代機上艦是必然的。

第三點是北所在FC-31項目中使用的大量先進技術。如一體成型機身框架,增材製造技術等,可以有效降低機體的結構重量。即使是單純從航空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是有意義的。

但是當時,在沒人會知道這個項目隨後的發展走向如何。在沒有國家項目撥款支持,國家立項背書的情況下,就這麼完全憑着一腔熱血,愣是將FC-31驗證機打造了出來。又一步步從驗證機變成原型機,從原型機變成量產機……

這羣年輕人,思想前衛性,主觀能動性,多多少少有點兒當年的「戰鬥機黑手黨」這麼個意思了。果然,一個國家在上升期,總會有那麼一些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存在。這是真正的把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牢牢綁定在一起,而且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殲-35的裝備規模

畢竟,按照央視《戰鷹解碼》裡報導的信息,殲-35型戰鬥機作爲一款海陸孿生戰鬥機,同時兼具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兩種起飛能力:

從海陸孿生的角度來說,在新一代作戰平臺大規模鋪開裝備之前,殲-35A型戰鬥機都會作爲重要的空軍第五代中型戰鬥機,和殲-20、殲-20A、殲-20S型戰鬥機組成空軍的五代機裝備體系,並逐步對之前的殲-10A、殲-10S和殲-10B甚至殲-10C形成替代。

而殲-35型艦載機則可以作爲海軍唯一一款艦載五代機,裝備海軍岸基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甚至航空攻擊艦都可以裝備一部分。

從這兩個裝備對象來說,也從之前沈飛已經披露的生產設施看,殲-35、殲-35A型戰鬥機的裝備規模絕對小不了。中國空軍在大批列裝殲-20系列和殲-35A之後,必將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第五代戰鬥機機隊。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共軍在未來幾年都將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術空軍。

而從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兼用的角度來看,這毫無疑問意味着,不僅「福建艦」航母將裝備殲-35型艦載機,未來「遼寧艦」和「山東艦」都將裝備殲-35,而「四川」號航空攻擊艦乃至其後的076型航空攻擊艦,都具備裝備殲-35的能力。

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搭載的艦載機,還是殲-15T和殲-15TD型艦載機,在擁有岸基預警機支援的情況下,兩艘航母的綜合戰鬥力,大約相當於美國海軍的一個航母打擊羣。

如果將其中一半飛機改爲殲-35,不僅可以提高航母載機數量,更可以提高甲板運作效率,航母日出動架次數也將極大提升,更不用講殲-35對F/A-18E/F、「陣風-M」等都具備根本上的代差,這戰鬥力就更沒法算了。

如果再考慮到航母艦載機除了實際部署,在岸上還有大量的備用機。比如美國海軍實際9個艦載機聯隊只編制432架F/A-18E/F型艦載機,但事實上該型飛機的總裝備數量超過600架,有相當一部分飛機是作爲岸上備用機和訓練用飛機等存在的。

共軍預計也會採用類似的裝備策略,甚至將一多半飛機都放在岸上以提高航母的運作靈活性、提高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那麼,殲-35型戰鬥機的裝備規模,可能比之前所想象的還要大得多。

與F-35C的性能對比

如果考慮到美國海軍的F-35C型艦載機呢?大伊萬的觀點,對於殲-35型戰鬥機綜合性能強於F-35C,共軍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畢竟之前已經算過了,F-35C型戰鬥機的能量特徵是五代機中最差的。空重就達到了15.78噸,相比F-35A空軍型重了足足兩噸多。8958公斤內油,即使是按照50%的空戰狀態計算,重量也達到了20.26噸。再加上飛行員和生命維護系統算300公斤,6枚AIM-120D算1.06噸,F-35C在典型的空戰重量下使用空重達到了21.62噸。

按F-135-PW100推力43000磅(19504公斤)計算,其空戰推重比約爲0.9。這個數據不如蘇-27S戰鬥機——空重16380公斤,半油重量4500公斤,飛行員和生命維護系統重量300公斤,2枚R-73和4枚R-77算1000公斤,空戰狀態下使用空重22180公斤,兩臺AL-31F型發動機單臺推力125千牛相當於12746公斤力,總推力25492公斤力,空戰推重比1.14。

當然推重比也不如殲-35型戰鬥機,這讓F-35C型戰鬥機在能量特徵和機動性上,天然就比殲-35型戰鬥機差了一截。如果考慮到二者之間設計點的不同,殲-35注重於超音速攔截能力,而F-35C注重於亞音速機動性,則雙方的差異更大——五代機時代,誰跟你近距離格鬥,注重超音速機動性的超視距攔射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此時殲-35型戰鬥機在航電系統上的優勢,相對於F-35C艦載機甚至會更大。

這樣來看的話——殲-35型艦載機,絕對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就跟殲-15T事實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四代半艦載機一樣。所以接下來,在2025年最後三個月裡,唯一的問題,就是——「福建艦」航母何時正式入役,殲-35和殲-35A何時正式公開大批進入作戰部隊,讓大家等待這一節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