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不起”到“想開音樂會”,罕見病患兒小石頭即將踏入小學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艾冰 喬芮)“邀請你未來參加石頭的音樂會!”3月20日,在罕見病患兒小石頭的吉他獨奏中,這個曾經只能癱瘓在牀的7歲男孩,已經可以手持一把彩虹電吉他笑容滿面地奏響旋律,也奏出了這一家人對生活的熱愛。
來自山東濟南的小石頭在11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脊髓性肌萎縮症,俗稱嬰兒漸凍症,曾經一年上百萬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絕境。2021年,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通過談判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從70萬元一針到現在3萬多元一針,價格大幅降低,讓小石頭有了“生”的可能。
“不穿矯正鞋能站30秒,穿上能堅持兩三分鐘。”3月20日,小石頭的父親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一數字背後是無數次的跌倒與重來。七年前,小石頭髮病時連坐立都困難,如今他已能借助矯正鞋和助行器練習短距離行走。每天定期的康復訓練和終身用藥成爲生活日常,“我們始終相信,醫學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的罕見病患者會擁有更多可能性”。
除了身體機能的改善,小石頭在精細動作的把控上也有了進步。曾經握筆都顫抖的他,如今能歪歪扭扭地寫字、畫畫;剝橘子皮時,也學會了用巧勁克服力量不足。“任何事情都要嘗試,不能輕易自我否定。”石頭爸爸的話成爲他面對挑戰的信念。
2025年年初,一把兒童玩具吉他意外成爲小石頭的“新夥伴”。起初,他因手指無力難以撥動彈片,幾度想要放棄。家人鼓勵他調整角度、尋找技巧,最終石頭成功彈奏出《小星星》片段。“雖然音符銜接不完美,但每一次撥動都是突破。”石頭父親說,音樂不僅鍛鍊了手指靈活性,更讓他感受到“我能行”的成就感。
今年9月,小石頭或將踏入普通小學,這將是他首次接觸集體生活。“心理落差是最大的挑戰”。石頭爸爸說,“但他需要學會應對。”也希望社會能給予罕見病羣體更多包容,讓他們在陽光下平等成長”。
談及未來,家人沒有設定宏大的目標,只願小石頭保持積極心態。“如果有一天,他能用吉他開一場小小音樂會,就是最好的禮物。”小石頭爸爸笑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