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預防做起 迎健康自主高齡社會
餘紀忠文教基金會9日舉辦「健康自主的高齡社會」研討會,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薛琦(右二起)、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餘範英、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李玉春、前監察委員黃煌雄以及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等人與會。(趙雙傑攝)
臺灣邁入超高齡,如何延長健康壽命、實現健康老化,成爲重要議題。專家指出,除了醫療及長照等後端照護,從前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更爲重要,朝「預防勝於治療」方向前進,民衆應落實良好生活型態,政府則要增加健保投資、建立健康社會環境,讓長輩活得健康幸福。
餘紀忠文教基金會9日舉辦「健康自主的高齡社會研討會」,上午場邀請前監察委員黃煌雄、前國健署長邱淑媞、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針對全民健保、銀色經濟進行演講,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分享高齡金融政策與安養信託運用。
前監察委員黃煌雄表示,健保要永續,須檢討總額制度、增加預算比重,政府應將預防、醫療、長照視爲三位一體,民衆自覺培養健康識能、醫院自律落實正確醫療。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說,影響健康的因子,個人行爲佔3成、社會環境佔5成,臨牀照護只佔2成,因此要達成健康老化,不能只靠醫療和長照,應從民衆自身及整體環境的「預防」做起。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強調,要延長健康壽命,健保就應「投資健康」,不能只着重後端治療,前端預防、臨牀保健要整合,如推動慢性病防治、戒菸戒酒、飲食運動衛教,病人自身也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
李玉春指出,要落實預防、促進健康,「以價制量」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針對有害健康的消費課稅,如調漲煙捐、課徵糖稅、酒稅,或透過消費稅、碳稅等作爲補充財源。
研討會下午場由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臺灣心靈生態村協進會理事長曾旭正、雲林縣長張麗善,針對社區健康網、社區互助共好、偏鄉地區醫療,進行演講和成果分享。
陳亮恭說,健康老化要從內在、外在共同推動,民衆保持自身健康,搭配各項高齡友善措施。高齡者整合照護不只要治療,也要納入生活、社會等因子做總體評估,基層醫療主動走進社區,透過相關生活習慣介入,如認知、運動、營養課程,帶領民衆走向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