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生到生命的傳遞者

原標題:“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身份歸來”(引題)

從醫學生到生命的傳遞者(主題)

天津日報記者 雷風雨

“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身份回到熟悉的這裡。”天津醫科大學2023屆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邢金毅說。

日前,邢金毅重返曾實習兩年半的市第一中心醫院。但這一次,他不是來實習,而是來捐獻造血幹細胞——爲一位素不相識的患者送去300毫升的“生命種子”。他成爲天津醫科大學第68位、天津市第445位、全國第20098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這場生命接力的起點是6年前。2019年,還是大一學生的邢金毅在校園獻血車上擼起袖子,將8毫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護士提醒他配型成功的概率極低,他笑着說:“知道,十萬分之一呢。”

他沒當真,但命運當真了。

今年4月,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研究生的邢金毅接到市紅十字會電話,通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那晚,他在宿舍樓下坐了許久,只想着一句話:“我該做點什麼。”他徵求導師意見,調整實驗進度,趕回天津。

日前,他在醫院連續4天注射動員劑後,痠痛從骨頭蔓延全身,幾晚難以入睡。正式採集那天,他躺在儀器旁4小時,盯着數字跳動,生怕出錯。最令他動容的,是護士拔針時悄聲說:“你這次,真是做了一件不只屬於自己的事。”那一刻,他的眼眶溼了。

母校領導、老師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到場慰問,爲他頒發“博愛獎章”和榮譽證書。可邢金毅說,最珍貴的是那個他從未謀面的患者有了繼續活下去的機會。

截至目前,天津醫科大學已有8300餘名學生加入中華骨髓庫,68人成功捐獻。在天津,每7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中就有一位來自這所學校。天醫人,用熱血在一條條看不見的生命線上持續接力。

有人說,醫生的價值不在於救了多少人,而在於你是否願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化作別人生命裡最微光的火種。醫學生邢金毅用一次捐獻,給“救人”兩個字加上了真實的重量。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