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學到醫學 三重宏仁陳奕霖深耕在地醫療
三重宏仁醫院陳奕霖醫師細心關懷病患,不僅治療病痛,更陪伴患者走過心靈低谷。(王莉穎攝)
「醫師不僅是治療病體,更要陪伴病患走過心靈創傷。」三重宏仁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奕霖,原本就讀臺大藥學系,卻嚮往臨牀診療工作,毅然重考醫學系,立志成爲能兼顧專業治療與人文關懷的醫師。
陳奕霖形容,診斷過程宛如偵探辦案,必須抽絲剝繭、拼湊線索,這種結合邏輯推理與人性關懷的挑戰,讓他對醫學懷抱持續熱情。他更致力於推動微創內視鏡技術,讓區域醫療也能提供與醫學中心相當的水準。
近年來,宏仁醫院積極導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能從黏膜下精準切除腸胃腫瘤。陳奕霖分享,一名病患因十二指腸巨大腫瘤,被多家醫院建議切除腸段,最終在宏仁透過ESD成功治療,避免了高風險手術與冗長恢復期。由於ESD仍屬自費,且能執行的醫院不多,宏仁醫院憑藉完善設備與專業團隊,讓病患在地即可接受優質治療。
陳奕霖醫師推動微創內視鏡治療,守護在地病患健康,展現專業與關懷兼具的醫療精神。(王莉穎攝)
除了專業技術,陳奕霖更重視全人關懷。他回憶,一位三十多歲、留美背景的患者,因情感創傷而酗酒,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雖然團隊全力搶救,病況一度穩定,但病患仍因酒癮與心理壓力反覆入院,最終不幸離世。這段經歷深刻提醒陳奕霖,醫療不僅止於疾病的處理,更需要陪伴與心理支持。
然而,在現行健保制度下,要落實全人醫療並不容易。「我們想花更多時間聽病人說話,但現實是一個上午往往要看診三、四十人,每人僅三到五分鐘。」他直言,推動醫療分級與強化基層醫療,是改善現況的關鍵。
陳奕霖強調,像宏仁這樣的地區醫院,病人量相對穩定,更能有時間與病患建立信任,也能快速安排腸胃鏡、超音波等檢查,減少等待時間,避免大醫院人滿爲患。他希望透過在地深耕,讓更多病人感受到專業與溫度兼具的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