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衆玩具到大衆創意 消費級3D打印迎來“奇點”時刻?|聚焦

《科創板日報》7月8日訊(記者 黃修眉 吳旭光)7月8日,3D打印的風“狂吹不止”,多家3D打印概念股盤中拉昇。

截至收盤,長江材料、屹通新材漲停,華曙高科、金橙子、鉑力特、匯納科技均漲超5%以上,銳科激光、安克創新、思看科技等公司股價均有不小上漲。

今年6月,因LABUBU等潮玩熱度不斷,推動國內外消費級3D打印市場持續火熱,上述相關企業股價已上漲一波。

爲進一步瞭解情況,《科創板日報》記者今日(7月8日)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多家產業鏈企業。從瞭解到的整體情況來看,近年來,隨着AI對智能製造的賦能,在醫療設備、科研文旅、家用文創等非工業級3D打印市場快速崛起。

業內表示,受益於技術迭代帶來的各方面成本降低、AI爲建模帶來的技術便利,以及國補政策和平臺補貼等降低了終端產品價格,都讓更多消費者看到了3D打印的樂趣,消費級3D打印或迎來“奇點時刻”。

終端品牌價格或已下探至市場“拐點”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縱觀消費級3D打印產業鏈條,最終落地到消費市場應用,可以從整機設備及其零部件,相關耗材,模型應用等三個維度入手。

整體市場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5月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40%,增幅超越工業機器人(35.5%)和新能源汽車(31.7%)。迪顯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從打印機類別來看,桌面級3D打印機出貨爲主,佔比達到88.6%,工業級佔比7.1%。

整機品牌方面,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中,拓竹、創想三維、縱橫立方等品牌均位列熱賣榜前列,但相關品牌企業並未上市。疊加各方補貼後,最受歡迎型號產品的價格均在1500元/臺-4000元/臺左右,與部分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智能投影等消費產品的價格相當。

有智能消費相關品牌人士向記者表示,從消費電子領域經驗來看,C端消費產品產業鏈成本和終端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會推動市場需求進入規模化“拐點”,從而讓產業鏈的量產級別亦迎來“拐點”。在該人士看來,目前消費級3D打印機的價位基本已達到市場拐點。

從整體設備及零部件方面產業鏈來看,目前消費級3D打印在相關企業的佔比並不大,但多家企業已在謀求進入或拓展該領域。

知名智能消費品牌安克創新此前發佈了經衆籌的全球首款消費級3D紋理UV打印機。該公司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款打印機將在7月進行交付。該公司在投資者調研時表示,UV打印機考慮在國內上市方面,公司已在考慮相關計劃。

3D打印龍頭鉑力特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六成以上營收來自於軍工,其他來自於非軍工領域。公司現在所處的行業比較分散,客戶數量衆多,涉及的行業也較爲繁雜。像有模具行業、消費電子行業、民用商業航天領域等,另外還有一些諸如齒科之類的行業。在手機消費電子這塊,公司2024年度的收入大概是小几千萬,佔比不算高。不過能實現批量交付。”

鉑力特董秘辦人士進一步表示,“其實對於消費電子板塊的業務,單純看收入可能意義不大。一方面它本身規模沒那麼大,在我們整個業務大盤裡佔比有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公司進入了一些新的行業和領域,這纔是關鍵所在。其他品牌後續也會陸續有新動作,不斷有新品牌與我們產生合作,推出新的產品。”

專注激光工業控制領域的金橙子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面向消費級3D打印市場的產品仍處於研發階段,但該部分產品仍聚焦爲振鏡等激光控制系統,其技術底層邏輯與工業級沒有本質區別,但會針對下游客戶需求的客戶進行一些參數、算法等的調整。

“公司在幾年前就關注消費級領域,也是配合下游客戶需求進行研發的。但2024年度消費級產品佔公司總營收比例不超過2%,客戶需求量並不算大。”該董秘辦人士稱。

專注工業級增材製造設備的華曙高科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3D打印設備屬於通用型,並非只應用於消費電子一個領域。它在國內最早是從航空航天領域開始普及的,如今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工業模具等方面都有應用,消費電子領域近兩年興起比較火熱。”

技術迭代驅動耗材成本降至消費級

華泰證券、東吳證券近期研報顯示,在整條產業鏈中,由於耗材本身消耗品的屬性,是消費級3D打印設備價值量佔比較大的部分,達到20-30%左右,目前全球年耗材需求超1萬噸。

從耗材原材料分類來看,主要有聚乳酸(PLA),國內品牌價格約50-100元/k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價格略高於PLA,約80-150元/kg;光敏樹脂(SLA/DLP工藝專用)價格爲400-800元/kg;碳纖維增強材料與鈦合金粉末多用於航空航天等高端工業領域,但目前鈦合金粉末的價格也已下探不少。

記者在某頭部整機品牌官方旗艦店發現,其打印耗材價格補貼後價格基本在50元/kg左右,已屬於大衆消費級別可承受的範圍。

相關產業鏈方面,國內聚乳酸領域的頭部企業海正生材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主要從事上游原料-聚乳酸樹脂,下游應用廣泛,客戶購買後可以將其加工成3D打印耗材。

海正生材方面表示,“我們銷售部門通過與下游客戶溝通獲取信息顯示,從下游反饋的情況來看,今年3D打印業務的增速應該比較可觀,增速可能不止百分之十幾,整個行業的增速或許會更高。”

2024年度,海正生材3D打印耗材領域較2023年度增長185.67%,3D打印耗材銷量約佔公司總銷量20%左右,該公司預計2025年銷量佔比進一步提高。

屹通新材董秘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在3D打印金屬粉體領域有相關研發,目前尚未批量投產。公司主營業務處涉及鐵基系列粉、銅基系列粉及其他有色金屬粉體、不鏽鋼粉等金屬粉體、金屬軟磁材料等衆多領域,“但公司在3D打印金屬粉體領域佈局產能佔比有限。”

此外,有研粉材今日(7月8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投資2億元建設增材製造金屬粉體材料產業基地項目,規劃新建總產能爲4580噸/年。該項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有研增材的全資子公司有研增材山東實施,建設週期爲18個月。

AI模型催生大衆創意場景爆發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3D打印機成爲了消費者將數字創意轉化爲實體物品的工具,滿足了對獨特性和個性化的深層追求。這一趨勢直接爲消費級3D打印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由內容驅動的增量市場。

正如安克創新在6月的投資者調研中所提到的,在創意打印領域,目前公司正在將這一品類從簡單的3D打印拓展爲覆蓋創意設計、個性化製造的全場景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將想象力轉化爲可落地的產品。

《魔猴網運營數據》顯示,消費級3D打印模型服務單件均價50-200元,複雜模型可達千元。但記者注意到,不少整機品牌會免費或以低廉的價格提供內容平臺經驗證的模型下載,方便程度可達“一鍵打印”。

從目前各大終端品牌官方旗艦店評價內容和創意社區內容來看,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手辦、冰箱貼、鑰匙扣、水杯、紙巾盒、鼠標等,大到成套玩具與家用器具,幾乎可以用“只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來形容。

東吳證券甚至在6月20日發佈的研報中稱,“3D打印行業迎來奇點時刻。”

3D模型產業鏈方面,思看科技產品主要包括手持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跟蹤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工業級自動化3D視覺檢測系統等。專業級領域,其產品廣泛覆蓋教學科研、3D打印、藝術文博、醫療健康、公安司法以及虛擬世界等衆多數字化應用領域。

該公司3D人體掃描儀可以幫助輕鬆獲取精準的全身或特定身體部位的3D掃描數據,從而利用這些數據來定製生產出栩栩如生的3D打印的公仔。2024年度,思看科技專業級(其中包括3D打印)領域營收1311萬元,佔總營收比例3.94%。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方案提供商匯納科技此前正謀求實控人變更爲金石三維實控人江澤星。金石三維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領先的全品類增材製造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可爲全球客戶提供集“3D打印設備+打印服務+打印材料+打印軟件”於一體的工業級增材製造綜合解決方案。

匯納科技方面此前表示,通過本次收購,公司和金石三維集團將強強聯合。AI算法深度賦能3D打印產業生態,實現3D打印路徑AI優化、打印工藝AI改良、3D打印模型AI生成、3D打印過程AI動態監測等AI技術的場景化應用,構建“3D打印+AI+算力”的全新生態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用戶對受版權、專利和商標保護的IP進行自由分享和二次創作的基礎之上,但這背後潛藏着巨大的法律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傑表示,“3D打印技術對潮玩行業等領域的著作權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

未來,行業必須探索創新的解決方案,如通過數字水印、數字版權管理(DRM)技術追蹤和保護模型文件,或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透明、可追溯的授權和交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