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孝道到永續 臺中市表揚孝行楷模與優秀宗教團體

中市府表揚170家宗教團體及28名孝行楷模。(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今日舉辦「宗教團體及孝行楷模表揚大會」,表彰全市28位孝行楷模感人事蹟,以及170家長期投入公益並積極響應環保政策的宗教團體。

民政局副局長陳寶雲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頒獎,肯定孝行楷模身體力行孝道,帶動社會向善風氣,並感謝宗教團體秉持慈善精神,長年深耕社會服務,盼藉由公開表揚拋磚引玉,凝聚更多力量投入公益與節能減碳,共同打造永續幸福城市。

新社區陳茂盛先生視繼母如生母,孝行成鄰里佳話,獲頒孝行楷模。(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陳寶雲表示,宗教團體長期以來在公益領域深耕不輟,除致力於社會教化與慈善事業,亦積極參與急難救助、獎助學金髮放及地方文化傳承推廣,甚至將愛心擴及國際人道救援。這些善舉不僅爲社會注入正向力量,更是引領風氣之先的典範,對安定人心與提升社會關懷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北區王梅東先生20載往返南北,悉心照護父母孝行感人,獲頒孝行楷模。(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她指出,市府持續推動「綠色宗教政策」,自2019年起輔導宗教場所申請低碳認證,截至目前已有221處場域取得認證。市府亦積極推廣「拜拜一炷香」、「紙錢集中燒」、「以功(米)代金」、「使用環保禮炮車或電子鞭炮」及「減爐敬神」等環保措施,以實踐節能減碳目標。

同時透過公私協力持續推動「環保信仰行動」,鼓勵以「一炷心香、心誠則靈」取代傳統大量焚香、燒紙錢與施放鞭炮,兼顧信仰尊重與健康環境,期盼宗教團體發揮示範作用,引領市民共創低碳、生態、永續的大臺中。

今年獲選的孝行楷模年齡橫跨長者與青少年,每位皆有動人故事,展現孝道的實踐精神。其中,北區王梅東先生20多年來往返臺中與嘉義,與弟弟共同照顧高齡失智的父親及長期洗腎的母親,期間更曾抗癌,仍堅持親力親爲,孝行感人至深;大里區石淑芬女士30年如一日獨力照顧失智中風的婆婆,從飲食到醫療起居皆親自打理,並重視其身心靈發展,深獲鄰里讚譽。

太平區餘素卿女士則毅然放下事業,專心照顧罹患氣喘與肺疾的公公,即便在疫情期間病情惡化,仍透過長照及居家醫療細心照護,展現兼具專業與孝心的典範精神;新社區陳茂盛先生視繼母如親母,與家人三代同堂,悉心照料、無微不至,孝行義舉成爲鄰里佳話。以上4人同時獲內政部頒發「2025年全國孝行獎」,實爲當代孝道的最佳表率。

此外,今日大會亦表揚170家積極投入公益及響應環保政策的宗教團體。其中,萬春宮等89家獲頒「宗教團體捐資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優單位」;另有臺中市玉闕朝仁宮等77家通過「低碳認證」。臺中市道教會、臺中市道教聯合總會、臺中市佛教會及大臺中佛教會則榮獲「特別貢獻獎」,表彰其長年致力於宗教公益與社會教化工作。民政局期盼未來持續與宗教團體攜手合作,共同築構低碳、宜居、幸福的大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