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飯碗到缺工!臺灣爲何沒人要當老師?BBC揭「教師荒」關鍵
臺灣出現嚴重「教師荒」。(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年臺灣面臨「教師荒」,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8月底,全臺3303所公立國中小仍缺少1429名代理教師,部分學校甚至舉辦超過40次甄選,仍無人願意應徵。
BBC中文網報導臺灣「教師荒」的現象,27歲黃小姐就是典型案例,她曾在國中擔任代理教師,但僅一年就選擇離開。她坦言,教職與原先的憧憬差距極大,不僅需同時教授英文與家政,還被指派兼任設備組長,龐大工時與壓力遠超預期。
教師過去曾被視爲「鐵飯碗」,如今卻反成缺工行業,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林子斌分析,正式教師甄試錄取率極低,加上少子化導致學校傾向聘用代理與代課老師,年輕人對教職的意願逐年下滑。教育部數據顯示,臺灣目前約有7.4萬名具教師證的準教師,但相當比例轉往其他產業,校園因此出現明顯斷層。
相較國際,臺灣年輕教師比例也偏低。教育部報告指出,日本與韓國國小30歲以下教師比例,分別比臺灣高出16.6%與11.4%,反映出青年對教職的投入意願不如鄰近國家。
除了人力不足,待遇問題亦是一大隱憂,過去20年間,臺灣基本工資上漲230%,但國中小教師鐘點費僅微幅調升5%至29%,明顯落後整體薪資水準。林子斌指出,相較科技與資訊產業,教職不僅薪資吸引力不足,職涯發展空間亦有限,導致理工背景人才更傾向投身業界,進一步造成理化與資訊科教師的短缺。
沉重的工作負擔同樣讓教師卻步。除了授課外,教師還須兼任繁瑣行政,並因應頻繁改革,如12年國教與108課綱,衍生出龐大的行政需求。
多位受訪者認爲,若要吸引年輕人進入教育現場,政府必須從提升薪資、減輕行政負擔、到重建教師專業尊嚴等面向着手。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強調,教育是國力的根本,特別在AI與高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更需要具創意與自主能力的教師,才能引導下一代迎向未來挑戰。
另根據立法院法制局報告,師資培育生在取得教師證後,3年內報考正式教師甄試比例,從106年42.8%降至112年31.25%,顯示有近7成以上儲備師資不願投入教職,建議主管機關研擬調整教師待遇福利,建立教師合理工時及其職務內容,並減少庶務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