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漢繼位終局 看藍營黨魁之爭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於本週六舉行投票,大體呈現鄭麗文、郝龍斌二強相爭出線的局面。黨內對於兩人過往從政經歷的評價,與未來當選後可能的領導風格與政治路線評價不一,但不論何人當選,勢必極大化影響2026與2028兩場大選的佈局與結局。吾人認爲,應從歷史找尋可能的解方,而最能體現當前局面者,是三國時代劉備在建國蜀漢後,對於劉封、劉禪兩位繼承人安排,所做出的痛苦決定。
歷史結局表明,劉備最終讓劉禪繼位,但也因深知劉禪能力與蜀漢內部派系等問題難解,只得將政權全權託付給諸葛亮。從結局看,好消息是諸葛亮不負所托,使蜀漢國祚得以延長43年,不至於劉備一死就分崩離析;壞消息是,縱然諸葛亮六出祁山身死報國,仍無法完成光復漢室的復國大夢,說明了再遠大的理想也敵不過現實的殘酷——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英雄與奇計皆是徒然。
難道能以蜀漢最終不免滅國的結局,來說明當初劉備繼承人決定是錯誤的嗎?如此則必須從劉封當時的狀況,來推測如其繼位可能的結果。
首先,劉封是劉備在劉禪未出生前,所立有繼承權的嗣子而非義子,按當時禮法,養子劉封的繼承權是優先於劉備嫡子劉禪。
劉封終被劉備賜死,採史綜言之,劉封的身分決定了他的結局,拒援關羽與性格剛猛難制,則成非殺不可的正當說法,與預防劉備死後內部大亂的先制措施。
那麼,如果劉備最終選擇讓劉封繼位又會有何後果?根據政治權力運作的邏輯,可能的結果如下:一、高機率可能的走向——內部權力不穩,權力博弈引發政變或弒君。二、中等機率可能的走向——君臣暫時性妥協,劉封爲鞏固權力逐步走向強硬統治。三、低機率可能的走向——劉封性格重大轉變,遵行「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實相虛君路線。
吾人無意明確定義誰是劉禪,誰又是劉封,然而顯然的,鄭、郝二人與當前國民黨內部權力關係,都高度相似於劉備選擇繼承人的困難決定局面。從歷史的史實與上述反史實的走向預測,國民黨如欲避免分裂禍事發生,關鍵必在於國民黨內必須要有一位諸葛亮存在的人鎮場,如此才能避免出現黨內菁英遭壓制或邊緣化引發的內部鬥爭,同時又能在選後快速達成現實妥協的穩定局面,也才能最大程度消弭內耗或分裂的發生。
不論是劉禪、劉封,還是鄭麗文、郝龍斌,他們都需要一個諸葛亮這樣的賢相輔臣,他們該做的都是找到諸葛亮這樣的人而且分享權力,信之任之才能避免分裂團結向前。而如履薄冰分享權力團結衆人才是國民黨主席當選者不可忘之初衷!(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