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式木造到三鐵共構!回顧南港火車站舊面貌
歷經三次改建的南港火車站,原本於15日新舊火車站替換延至20日「南港2002鐵道文化節」舉行,圖爲舊火車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12/19 王忠明攝影)
你曾在這樣的南港舊站下車嗎?在2002年、甚至更早以前的南港站是什麼樣子呢?
其實,南港是臺灣較早建造車站的地區之一,它的建站歷史可追溯至1893年清領時期的南港火車碼頭。在臺灣受日本殖民後,日本人也沿用劉銘傳所建設的鐵路,建造乘降場,也就是臨時車站,逐步改爲正式的驛站。
【推薦閱讀】 時間倒轉回36年前 這是你印象中的松山車站嗎? 「全臺最醜車站」中壢車站走入歷史!全臺第一家車站百貨公司在這
在日據時期,南港車站外觀是日式木造建築,只有簡單的側式月臺及一座島式月臺,沒有地下道與天橋。光復後的南港車站也有很大的改變,由於1956年南港有一部分土地被規劃爲工業區,許多肥料、化工、鋼鐵等產業紛紛進駐,鐵道兩旁興建越來越多工廠,車站的運輸量大增,軌道數量也不斷增加,鐵路向北能到臺肥南港廠,往西可以進啓業化工廠區。工業進駐後,衆多的勞動人力也帶動了在地的繁榮,在車站外的東南街就有當地最熱鬧的市集,販售各種的日常用品還有一間第一戲院。
到了1986年,爲配合萬華至華山區間的鐵路地下化,南港車站遷移到現今的南港區行政中心對面。2001年,換松山至南港區段進行鐵路地下化工程,南港站始停辦貨運業務,而客運服務改到臨時新站,就位於忠孝東路七段一側,以天橋連接月臺。
2008年地下化車站啓用,同年底捷運南港至昆陽的路段通車。而2011年2月臺鐵以BOT案,委託潤泰集團投資建造共構大樓,這棟大樓於2015年完工落成後,讓南港車站成爲臺灣最高的車站建築。接着在2016年,南港至臺北的高鐵路段通車,南港車站便在經歷了長達一百二十多年的時光之後,完成三鐵共構的全新面貌。
高鐵南港站預計於今年7月通車,臺鐵南港站也將從5月12日起將升等爲一等站,結合臺鐵、捷運、高鐵形成「三鐵共構」車站,將是全臺第4座3鐵共構車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6/05/10 楊萬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