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的Agent革命看未來的範式躍遷

據報道,2025年3月6日, Monica團隊推出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產品Manus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款被稱作“數字替身”的智能體上線首日即刷屏社交媒體,二級市場也積極交易相關主題。

這場熱潮不僅標誌着AI技術從“對話”到“行動”的質變,更預示着人類與智能體共生的新時代正逐步到來。

一、Manus:重新定義人機協作的“數字手腦”

Manus​(拉丁語“手”)的核心突破在於構建了​“思考-規劃-執行”閉環系統。與傳統AI工具相比,其革命性體現在三個維度:

1.​從被動響應到主動代理

傳統AI如ChatGPT依賴精確指令觸發,而Manus通過分析用戶行爲軌跡(郵件關鍵詞、日曆安排、網頁瀏覽記錄)主動生成服務建議。

例如,當檢測用戶頻繁搜索“失眠解決方案”時,能夠自動整合睡眠監測數據、近期壓力指數並預約健康顧問。

其動態任務調度引擎能遞歸拆解複雜需求,如“籌備海外發佈會”指令將觸發場地選址、跨境支付、多語言內容生成等子Agent並行協作,有效提升效率。

2.​從單模態工具到操作系統級中樞

Manus採用“主腦+200+垂直領域子Agent”的分佈式架構,每個任務實例運行於獨立虛擬機,支持跨平臺調用代碼生成、API接口等工具。

例如,當處理15份簡歷時,系統能夠自主解壓文件、分析信息、生成Excel排名表,並學習用戶偏好,下次直接輸出結構化結果。

這種打破應用邊界的能力,使其成爲首個“操作系統級AI助手”。

​3.從數據孤島到生態互聯

與Monica瀏覽器插件的深度整合,讓Manus具備跨平臺操作能力。測試顯示,這能夠讓用戶處理跨應用任務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

二、Agent時刻:從效率工具到生產力重構

Manus引發的“Agent時刻”本質是人工智能範式的三重躍遷:

​1.認知革命:從“執行指令”到“預見需求”​

傳統AI侷限於特定場景的被動響應,而Agent具備情境感知的主動性與價值判斷的自主性。

當Manus能夠建議用戶“根據工作強度拒絕非必要社交”時,AI已超越工具屬性,成爲具備初步決策能力的夥伴。

​2.產業重構:萬億級Agent經濟崛起

Manus開放平臺上線首月吸引3.2萬開發者,其採用的“基礎平臺+垂直技能”的生態模式,或許將複製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pp經濟奇蹟,帶來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

三、投資人工智能:把握範式轉換期的戰略機遇

當前AI投資正迎來三大變革

1.​技術護城河的改變:行爲理解取代數據壟斷

傳統AI投資聚焦數據規模,而Agent時代更看重微觀行爲洞察。Manus的“用戶意圖預測模型”通過分析鼠標移動速度、頁面停留時間等200餘項指標,將需求預判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成爲由隱性能力構築的壁壘。

2.​生態制勝:網絡效應催生指數增長

對於Manus來說,開發者分成機制有望吸引更多參與者,形成“數據飛輪”的正循環。近期,其母公司Monica.im完成C輪5億美元融資,估值達45億美元,多家投資機構或許看好的正是這種生態擴張潛力。

​3.產業融合:傳統行業轉型創造新藍海

Manus的應用有望改變各行各業,如金融、製造業等等。Gartner預測,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Agent完成,推動AI滲透醫療、金融等核心產業。

Manus的爆火絕非偶然,而是技術、資本、場景共振的必然。當AI從“工具使用者”進化爲“任務所有者”,人類角色正從執行者轉變爲目標制定者。

對投資者而言,這是捕獲下一個智能時代的重要窗口期;對普通人,則意味着“所想即所得”的智能社會加速到來。

正如Manus的拉丁語寓意——“手腦並用”,這場革命的核心命題,是如何讓知識通過行動創造價值。

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面對此輪人工智能大趨勢,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等產品助力投資者捕捉行業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