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屏東到餐桌!億興企業建構綠能發電 結合「無毒白蝦」美食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到養殖場參訪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記者吳奕靖/屏東報導

七月炎炎夏日,高雄與屏東交界處的魚塭地,熱氣蒸騰。然而,就在這片傳統養殖的風景中,億興企業的星堡枋寮養殖場,卻呈現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就在18日,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特別組織了一場參訪活動,吸引了衆多養殖業者與漁戶前來取經,親眼見證這塊「一地二用」,如何將綠能與水產完美結合,樹立了漁電共生的新典範。

走進億興企業的養殖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熟悉的露天魚塭,而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室內養殖設施,屋頂上整齊排列的太陽能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億興企業的經營理念是「友善環境、地方共榮、無毒養殖、綠能開發」等四大主軸,他們不只說,更用行動實踐。據瞭解,億興在高屏地區整合了三十多處魚塭地,規劃漁電共生,目前部分已完工的白蝦養殖場,年產量已突破十萬臺斤。更令人振奮的是,預計未來全面投產後,年產量可望超過一百萬臺斤,這數字足以讓任何一位養殖戶心動。

▲億興企業的魚電共生,綠能養殖白蝦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現場烹調白蝦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於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段的星堡枋寮養殖場,總面積約5,445平方公尺,水深一米,每平方米能飼養300尾白蝦,產出4.1臺斤,每次收成量高達22,324臺斤。這亮眼的成績,讓它成爲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建置室內水產養殖生產設施(須結合屋頂型太陽光電設施)」補助計劃下的佼佼者。

這次參訪,不僅是業者間的交流,更是一場產學合作的成果展。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鄭安倉教授,以及水產養殖系的莊翔傑副教授、林子詠副教授也受邀一同分享。鄭安倉教授在現場表示,高科大與億興企業的產學合作已有多年,他親眼見證億興從工程規劃、綠能發電設備到水產養殖設施,都以最完善的整體室內養殖建置爲目標,致力於實現高產量養殖。看到合作伙伴有如此豐碩的成果,鄭教授語氣中滿是驕傲,他認爲這不僅是產學合作的成功案例,更是爲臺灣水產養殖注入了新的活水。他強調:「漁電共生並非不能做,億興企業以養殖爲主、綠能爲輔的出發點規劃設計並貫徹實現,就是最好的典範。」

▲參訪人員現場品嚐白蝦。(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走進養殖池邊,億興企業的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的養殖方式採用的是「無毒生物絮團(Biofloc)」技術。這種技術能大幅提升水質的穩定性,同時也確保了蝦類的健康。他們堅持不使用任何藥物,並在水中添加了十二種以上的益生菌,以最自然的方式進行飼養,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品質。這不僅是一種高效能的養殖模式,更是低碳排、永續發展的未來方向。

參訪活動的尾聲,億興企業更是直接從養殖池中活撈起新鮮的白蝦,現場烹煮成多種口味,讓所有蒞臨參訪的人員品嚐。當大家一口咬下那鮮甜彈牙的蝦肉時,臉上都露出了驚訝又滿足的表情。這證明了在綠電環境下養殖的水產,其色澤、鮮度和口感,絲毫不遜於戶外養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場讚不絕口的好評,無疑爲全國的養殖業者,樹立了一個值得仿效的漁電共生成功模範。億興企業,正在用他們的實力,爲臺灣的漁業開創一個綠色、永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