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披薩到拉斯維加斯:AIDAv2的兩次“躍遷”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活動從來不是簡單的聚會,而是一次次節點的見證。對 AIDAv2 來說,舊金山的 Bitcoin Pizza Day 與拉斯維加斯的 Bitcoin 2025 大會,是兩次意義完全不同卻同樣重要的“躍遷”。前者讓它紮根社區,後者讓它被主流行業看見。

舊金山:共識的溫度

那是一個並不算奢華的社區場地,牆上掛着比特幣披薩的象徵海報。幾十名加密愛好者圍坐在一起,聊的不是價格波動,而是機制與願景。

AIDAv2 團隊沒有把這次活動做成營銷,而是以社區對話的方式,解釋了“無損循環再質押”的邏輯:本金鎖定、收益複利、AI 調度透明。現場很多人原本抱着“隨便聽聽”的心態,卻逐漸被說服,甚至有人當場打開錢包體驗。

更重要的是,這種面對面的交流讓人們感受到:這不僅是白皮書裡的概念,而是一羣真實的人在推動的實踐。有人後來在社交媒體寫道:“我在舊金山第一次真正明白了 AIDAv2,不是因爲文章,而是因爲現場的氛圍。”

這就是社區的力量——它把冷冰冰的技術,變成了可以觸碰的共識。

拉斯維加斯:走向主流的舞臺

幾個月後,拉斯維加斯的 Bitcoin 2025 大會則是完全不同的場景。這裡聚集的是全球的頂級交易所、投資機構、媒體與開發團隊。相比舊金山的親密氛圍,這裡更像是一場公開考試。

AIDAv2 的展臺吸引了持續不斷的關注。與會者的問題比舊金山要尖銳得多:“如何在大規模資金下保持複利的穩定?”、“AI 調度是否有審計機制?”、“治理能否抵禦節點壟斷風險?”

這些問題雖然犀利,但正說明 AIDAv2 已經從“小圈子好奇”走到了“主流質詢”的階段。更難得的是,團隊用清晰的邏輯與現場演示給出了回答,讓不少機構代表在會後表示:“這個模型值得進一步研究。”

大會結束後,多家加密媒體在報道中提到 AIDAv2,把它與行業內少數幾個具備全球潛力的新興協議並列。對一個剛剛走出社區的項目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躍遷。

兩次活動的意義對比

舊金山和拉斯維加斯,構成了一條完整的成長路徑:

舊金山代表着 社區的認同,讓人們願意信任與傳播;

拉斯維加斯代表着 行業的認可,讓它進入主流的研究與討論。

一個是情感的共鳴,一個是理性的考驗。兩者缺一不可。沒有舊金山的共識鋪墊,就很難在拉斯維加斯回答尖銳問題;沒有拉斯維加斯的行業亮相,舊金山的故事也可能只停留在小圈子。

結語:從社區走向行業

當我們把這兩次活動放在一起回顧時,會發現 AIDAv2 的成長軌跡並非偶然。它先用社區的溫度打下基礎,再用行業的舞臺檢驗邏輯。

未來還有更多的節點,但舊金山與拉斯維加斯,將永遠被記住:前者證明了它能被人理解,後者證明了它值得被行業關注。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能從社區走向行業,本身就是一場最重要的躍遷。而 AIDAv2 已經完成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