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巴到嘴巴!羅東幼兒園300人割稻體驗農村樂
宜蘭縣羅東鎮立幼兒園10日舉辦「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系列課程中的重頭戲–割稻慶豐收活動,300位親師生齊聚田間。(羅東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大家在羅東鎮長吳秋齡帶領下,捲起褲管、拿起鐮刀,親自下田體驗傳統農耕流程。(羅東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大家在羅東鎮長吳秋齡帶領下,捲起褲管、拿起鐮刀,親自下田體驗傳統農耕流程。(羅東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宜蘭縣羅東鎮立幼兒園10日舉辦「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系列課程中的重頭戲–割稻慶豐收活動,300位親師生齊聚田間。(羅東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除了田間活動,園方也精心安排一系列米食料理體驗,讓孩子親手做出米糕、飯糰、米香糖,不僅吃得開心,更從中認識米食文化的魅力與變化。(羅東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宜蘭縣羅東鎮立幼兒園10日舉辦「食農教育~愛稻永遠」系列課程中的重頭戲–割稻慶豐收活動,300位親師生齊聚田間,在鎮長吳秋齡帶領下,捲起褲管、拿起鐮刀,親自下田體驗傳統農耕流程,現場充滿笑聲與驚呼,彷彿一場迷你農村嘉年華。
公所表示,在自動化機械農耕的現在,傳統割稻、抱稻穗、曬穀等工事,對幼兒和家長來說都是難得體驗,今天從插秧、撿福壽螺、施肥、製作草木灰、到曬田,每一步都靠孩子與家長共同參與,走到收割的感動時刻,當幼兒們雙手捧起沉甸甸的稻穗,稚嫩臉上滿滿成就感,也深刻理解「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
鎮長吳秋齡表示,這不只是一場農事體驗,更是一堂充滿智慧的生命教育課程,教育不是隻在教室裡發生,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更能懂得感恩、珍惜與尊重土地。她也引用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的教育理念,強調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的重要性,從割稻、抱稻穗、手搖脫谷到曬穀,樣樣都讓孩子大開眼界、滿載而歸。
羅東鎮立幼兒園推動「食農教育~愛稻永遠」已邁入第四年,不只在2024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幼兒園組銀質獎,今年更榮獲農業部頒發的食農教育國家貢獻獎優等獎,證明課程設計深具教育意義與在地文化連結。
除了田間活動,園方也精心安排一系列米食料理體驗,讓孩子親手做出米糕、飯糰、米香糖,不僅吃得開心,更從中認識米食文化的魅力與變化。園方表示,透過「從泥巴到嘴巴」的全程參與,孩子們學會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對生活、土地與食物的尊重與珍惜,種下孩子們心中一顆顆「惜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