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錄音室到舞臺! 臺東青年族語與流行創作公開亮相
▲臺東音樂工作坊展現青年創作能量。(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一場融合流行創作與母語文化的音樂盛事即將在臺東登場。由原音聚會所主辦的「2025原音聚會所音樂創作工作坊」即將於6月1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兩場主題式工作坊的學員將親自登臺演出,呈現過去數月在錄音室中歷經創作、編曲、錄製等過程後完成的音樂作品,爲青年聲音創作注入嶄新活力。
這次成果發表會命名爲《原音聚會所:共鳴之地》,將在臺東市原音聚會所(鐵花路82號)舉行。活動將展演工作坊中的兩大主軸成果,包含流行音樂創作以及首次嘗試的族語應援歌曲創作,內容橫跨科技音色製作與傳統語韻節奏,展現臺東在地青年多元語境下的聲音實驗與文化創意。
原音聚會所自今年3月起陸續舉辦兩場音樂創作工作坊。第一場「流行音樂創作系列」於3月15、16日舉行,由音樂製作人鍾子揚(TeN)授課,帶領學員從主題設定、音色分析到旋律創作與實際錄音,全程於TTStudio聲音部落完成。參與者包括長濱國中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學生,過程中他們學習如何拆解音軌、運用合成器與錄音軟體,最終完成具備個人風格的原創作品。
第二場「族語應援音樂工作坊」於3月29、30日登場,則聚焦於族語與運動場域的結合。金曲獎得主、在地原住民音樂人蘇瓦那受邀擔任講師,帶領學員以族語創作具有節奏感與場邊氣氛的應援歌曲。此次課程特別加入知本國中原藝班學生,以語言、節奏與肢體動作轉化爲聲響表達,並於錄音室完成錄製。學員從語彙蒐集、旋律設計到音軌編輯,全程參與制作,具體實踐族語音樂在當代表達中的可能性。
臺東縣政府表示,這項創作培力計劃除了提升學員對音樂技術與聲音語感的掌握,也爲族語文化開拓新的傳播形式。透過錄音與實作課程,參與者不僅學習創作技巧,更體驗到語言作爲文化載體在當代生活中的延伸應用。未來原音聚會所也將持續規劃跨語言、跨媒介的創作平臺,深化臺東在地族羣的文化參與與聲音能量。
本次發表活動開放民衆免費參與,期盼更多人能一同感受來自青年原創與文化根源的共鳴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