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盛基金2025年中期投策會 透視權益投資攻略

(原標題:從長盛基金2025年中期投策會 透視權益投資攻略)

伴隨“新機智藥”(新消費、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創新藥)等熱點輪番表現,今年來A股市場整體呈現指數震盪上行、結構性分化、熱點輪動加快的特徵。在波動分化中如何把握結構性機遇,也成爲未來投資者關心的核心話題。有鑑於此,在日前成功舉辦的長盛基金2025年中期投資策略會上,長盛基金權益投資方面的多位成員,圍繞各自能力圈後市投資機會和佈局策略,予以了前瞻解讀和研判。

從7月30日出爐的《國泰海通證券三年、五年、十年綜合系列基金評級》看,截至7月25日,長盛基金呈現股債雙優態勢,其中股票投資能力獲國泰海通證券三年期五星評級,債券投資能力同時榮獲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公司的綜合投研實力。此次策略會的舉辦,有望爲投資者後市排兵佈陣提供些許參考。

郭堃:中長期看好AI應用、創新藥、核聚變

談及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哪些投資機會可期,長盛基金副總經理、長盛同盛成長基金經理郭堃旗幟鮮明地指出,中期產業視角維持更看好AI應用、創新藥的觀點;長期產業視角關注核聚變;短期關注反內卷政策是否能帶來補庫需求。其中AI應用是未來2-3年最確定的產業趨勢之一,大模型能力提升、成本降低,持續推動AI應用發展。AI Agent持續發展,高價值場景落地也值得期待。隨着多模態生成能力持續進步,國內的相關模型能力處於領先陣營。郭堃認爲,AI應用短期行情需要高風險偏好作支撐,中長期確定性將逐步提高。

而對於今年來炙手可熱的創新藥板塊,郭堃坦言,這是今年以來基本面和股價表現最爲匹配的強勢板塊之一。近幾年,我國創新藥企 license out交易數量快速增長,研發實力被全球認可。今年以來儘管創新藥板塊積累了較大漲幅,但郭堃認爲,還談不上估值泡沫化,且基本面更爲強勁。創新藥目前處於BD週期+兌現週期之中。從BD的角度來說,藥企的BD熱潮可能還處於早期階段;兌現分爲業績兌現和創新兌現,創新藥板塊業績增速表現可能在25-27年脫穎而出,即使不算BD。具體到投資策略上,郭堃指出,未來將圍繞有可能BD的產品和公司進行佈局。

作爲專注於均衡配置體系下成長股投資的基金經理,郭堃在投資過程中主要採取“均衡”的投資理念,在行業均衡的基礎上構建組合並對其進行動態調整,並通過深度研究精選個股。從最新一期權威機構的基金評級報告看,郭堃管理的長盛同盛成長榮獲晨星五年期五星評級,同時在管的長盛核心成長、長盛同德也同時被國泰海通證券和晨星授予三年期五星評級。

代毅:算力爲基,終端致勝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理論和機遇”。對政策及資金聚焦的新質生產力主線,長盛城鎮化基金經理代毅分析道,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新質生產力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的根本轉變,從而促進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爲此建議重點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二季報顯示,代毅擔綱的長盛城鎮化主題基金堅持尋找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城鎮化的最強交集,尋找最能體現生產力變革的方向。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基金同時榮膺招商證券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聚焦AI Agent和終端入口方向的結構性機會,長盛城鎮化業績表現突出。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8月8日,長盛城鎮化A近一年收益率達85.44%,高居同類前3%(114/4350)。

回顧自2024年後,中國經濟運行中三年半一週期的信用週期規律明顯減弱。代毅分析道,儘管信用波動仍將存在,但波動的週期性不再明確,且幅度將大幅低於以往,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減弱。中國經濟將真正步入高質量增長階段,即摒棄之前依賴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傳統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增長的模式,更多依賴於新質生產力及科技、消費的發展。這也是新型城鎮化應有之意。

展望後市,代毅認爲,科技成長或仍是主線,核心在於尋找到產業從1到10的階段,形成戴維斯雙升。而科技(AI)硬件投資邏輯是“算力爲基,終端致勝”。AI平權、降本將帶來應用全方位的加速發展,且將帶動各類智能硬件的發展。現在已進入算力與終端應用齊頭並進階段。應用方面,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已逐漸形成共識,板塊走出概念期,向價值投資切換。市場關注焦點在量產與商業化。代毅進一步指出,人形機器人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商用服務、智能製造和家庭服務三大類型,其中已有部分產品在商用服務領域應用,未來智能製造或將成爲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領域,長期視角下家庭服務是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之一。主要是由於人形機器人具備適應非結構化環境的優勢,或將有效應對全球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危險場景。

郝徵:創新產業浪潮興起,行業曙光出現

在歷經四年的深蹲後,今年醫藥板塊有否極泰來之勢,尤其是創新藥更是一騎絕塵,成爲今年資本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此,長盛醫療行業基金經理郝徵也對後續醫藥投資策略進行了解析。郝徵指出,2025年醫藥行業有兩大主線:一是創新藥及產業鏈;二是國內醫藥基本面企穩。

一方面,中國醫藥出海交易進入爆發期。截止2025年6月30日,據已披露的不完全統計彙總,中國企業授權出海的交易總金額爲733億美金,創歷史新高。授權項目狀態涵蓋臨牀前階段、臨牀I期、II期、III期以及NDA全階段。項目種類以腫瘤爲主,涵蓋代謝、自免等領域。目前中國取代美國成爲全球藥企的集中採購地。同時項目類型由早期的單一品種向ADC、雙抗、多抗、技術平臺等多領域,前沿技術拓展。從MNC需求分析看此輪創新藥出海紅利的邏輯,郝徵表示,全球醫藥投融資即使在2022-2024年全球利率高企的時間段依然維持較高的活躍水平。MNC貢獻了融資低迷期的主要需求方。2026年,全球多家重要的IO(聯用)三期臨牀數據讀出,一線腫瘤免疫療法面臨更新,中國企業或仍處在當前的黃金機遇期。

另一方面,國內醫藥領域重大政策持續加碼落地。其中今年兩會工作報告指出要支持創新藥發展;7月10日《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啓動;7月25日國家醫保局啓動第十一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明確提出“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原則。郝徵認爲,這也是集採政策的核心變化,糾偏後有望恢復企業合理利潤。

圍繞A股醫藥產業鏈進行佈局,郝徵在管的長盛醫療行業也穿越週期,贏得了權威機構認可,同時榮獲國泰海通證券和晨星三年期五星評級。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8月8日,長盛醫療行業A近三年收益率26.63%,排名同類前10%左右(8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