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吃螃蟹的人,怎麼還得了“螃蟹病”

每年3月是國際骨髓瘤關愛月,患這種腫瘤的病人,往往首診都容易看錯科室。有的因骨質疏鬆去看骨科,有的因嗜睡昏迷去看神經內科,還有的因腎功能異常被收入腎內科。爲何誤診率這麼高?因爲它是多發性骨髓瘤,又被人稱“螃蟹病”。

過敏忌口一輩子,竟得“螃蟹病”

退休的劉阿姨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栽在一隻“螃蟹”手裡。兩年前她開始出現頻繁的腰背疼痛,以爲是勞累過度,想着休息休息就能好轉。沒想到疼痛愈演愈烈,雙腿逐漸使不上勁,直到今年初,她竟然無法下牀。

家人趕緊將劉阿姨送到醫院,可輾轉多家醫院的多個科室,一直沒能找到病因。經人推薦,劉阿姨來到了南京市第二醫院,最終經過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爲多發性骨髓瘤。聽到醫生說這是“螃蟹病”,劉阿姨蒙了:“我一輩子海鮮過敏從不吃螃蟹的,怎麼還得‘螃蟹病’了”?

血液科龍啓強醫生解釋,所謂“螃蟹病”,其實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別稱。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異常增殖導致的惡性疾病,因其四大典型症狀——高鈣血癥(C)、腎功能損害(R)、貧血(A)和骨質病變(B)的英文首字母組合CRAB恰好是“螃蟹”的英文,所以被形象地稱爲“螃蟹病”。

七大症狀警惕“萬能模仿者”

在我國,多發性骨髓瘤已經超過急性白血病,成爲位居第二位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由於早期症狀隱匿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被稱爲“萬能模仿者”。如各種部位的骨痛,容易與骨骼疾病混淆。

其次,患者出現蛋白尿,會被誤診爲腎病。此外,骨髓瘤細胞惡性增生,影響造血功能,患者常合併不同程度的貧血,這也會導致誤診爲其他貧血性疾病。另外,多發性骨髓瘤還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影響凝血功能,引發出血,從而被誤診爲各種出血性疾病。

龍啓強強調,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尤其是中老年人,請務必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排查:

骨骼疼痛,多爲腰骶、胸骨、肋骨疼痛。骨折,甚至同時存在多處骨折;

皮膚蒼白、常感覺乏力、頭暈、貧血;

肝、脾、頸部淋巴結腫大;

小便泡沫多、水腫等腎功能損害症狀;

肢體癱瘓、嗜睡、昏迷、複視、失明、視力減退等神經系統症狀;

反覆生病發燒;

噁心、嘔吐、口渴、便秘等。

積極治療,長期可控

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治療,劉阿姨已經可以拄着拐下地行走了,心情也好了很多。劉阿姨說:“之前躺在牀上不能動,一動就痛得像螞蟻在啃齧骨頭一樣,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現在能走走了,感覺生活又開始有盼頭了。”

龍啓強介紹,多發性骨髓瘤雖是一種複雜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但隨着醫學的進步,它已從“不治之症”,逐步轉變爲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如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CAR-T治療等方式,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早發現、早診斷、規範治療和積極的心態是戰勝疾病的關鍵“武器”。

通訊員 金雨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