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dplay演唱會變抓姦現場!偷情男女被拍「十指緊扣」秒社死 專家教你:不想上鏡這樣做!
Coldplay演唱會變抓姦現場!偷情男女被拍「十指緊扣」秒社死 專家教你:不想上鏡這樣做!。圖/翻攝自抖音
日前英國天團 Coldplay 於美國波士頓 Gillette 體育場開唱,原本是一場氣氛熱烈、樂迷沉醉的浪漫夜晚,卻因一段「親密鏡頭」意外掀起話題。一對男女在現場大螢幕上被拍下從背後摟抱、十指緊扣、滿臉笑意的甜蜜畫面,本來看似羨煞旁人,沒想到網友一頓肉搜發現這對看似熱戀的情侶,雙方其實早已婚有配偶,現場秒變「社死」修羅場!
Coldplay演唱會,一對男女在現場大螢幕上被拍下從背後摟抱。圖/翻攝自X
東點娛樂公司CEO蔣昊指出,Coldplay美國波士頓演唱會意外上演「偷情社死現場」後,不少人開始擔心參加大型演唱會是否也會被鏡頭捕捉到自己的親密畫面。他提醒,與其驚慌,不如先了解演唱會或大型活動背後的錄影轉播工程運作方式,這樣下次若想躲鏡頭,也才知道該往哪裡藏?
他進一步解釋,大多數人對演唱會鏡頭拍攝的理解非常有限,不知道那些「突然被放上大螢幕」的時刻,其實背後是一整支龐大的團隊運作。他指出,一場規模完整的演唱會轉播,往往動員超過30人。其中,導播被比喻爲「將軍」,他們坐鎮轉播車或控制室內,透過耳機對攝影師下達即時指令;TD則負責實際畫面切換,是那位「按下開火鍵」的操作員。
Coldplay演唱會。圖/Getty Images
蔣昊也提醒,若真的不想在演唱會上成爲鏡頭焦點,與其事後懊悔,不如事前多留意自身所在的位置與穿着行爲。他指出,導播與攝影師其實傾向捕捉「有畫面感」的觀衆,若坐在人羣后排、不引人注意,自然不會成爲特寫主角;但若奇裝異服、穿着清涼、在鏡頭正前方公開曬恩愛,幾乎就是在邀請鏡頭上門。這不是誰在「針對你」,而是鏡頭本能追求視覺焦點的結果。
蔣昊全文如下:
【演唱會如何避免被偷拍!】
今天醒來就被Coldplay演唱會的新聞洗版,內容我就不多說,大家有興趣自己去查。
不過跟大家科普一下,很多人去演唱會巴不得能上螢幕,打電話跟媽媽說【媽我上電視了】,但也有人被拍到恨不得挖個洞鑽下去,不管你想被拍到或不想被拍到,先來了解一下演唱會或是這些大型活動幕後的【錄影轉播工程】是怎麼一回事!也方便你下次要躲要藏知道要去哪?
▋ 一場演唱會的幕後轉播,需要多少人?
不是隻有「導播+攝影師」這麼簡單。
這是一整支「軍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責所在!一場演唱會的錄影轉播工程,動則3、50人才能一起完成。我們就先介紹最主要的一些角色。
導播(Live Director)
他就像打仗的將軍,坐在控制室(通常是停在外面的轉播車裡),如果在一般活動現場,通常躲在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同時看着所有攝影機的畫面。
誰該上畫面?誰該先預備?導播一秒內要做出決定,還得讓畫面自然、不突兀。
他會透過耳麥對每個攝影師下指令:
「3號機,拉主唱特寫!」
「5號機 預備特寫觀衆哭的畫面,2號機 準備拉全場。」
導演示意圖。圖/Canva
導演除了要一心多用,同時看好幾個畫面外,還要能預先判斷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讓攝影師畫面先做準備。比較大型的活動用到較多攝影機的時候,還會有副導,拿着活動流程幫忙提醒導播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技術導演(Technical Director / TD)
如果導播是下指令的將軍,那TD就是按下開關射擊的那個人。
導播說「3號機 切進來」,TD按下切換,瞬間換到那個畫面。
DIT(數位影像技師)
畫面看起來乾淨漂亮,靠的是他。
他負責幫攝影機「對色溫、調曝光、備份影片」,確保每一顆鏡頭都像同一臺拍的,不會突然黃一個、藍一個。
攝影師(Camera Operators)
你看到的每個畫面,都有一位攝影師在現場調角度、拉焦距、跟着節奏跑。
有的趴地、有的站高、有的吊在半空中。
穩定的手臂還有肌耐力對攝影師格外重要,爲什麼這樣說!如果你嘗試過拿手機鏡頭拍攝,倍率調到最大,是不是動一點點螢幕裡面的人就不見了。並不是因爲手機輕,而是倍率一拉大,距離角度間只要稍微移動一點點,拍攝的畫面就差十萬八千里,所以攝影師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 演唱會常見的攝影機設備
固定機位
舞臺前、左右、後方的標準機位。拍全景、主唱特寫、鼓手視角等。最穩定、畫面最清楚。有些在拍攝鼓手,會用小型的迷你攝影機做固定機,架設在鼓手斜前方,避免擋住畫面。
搖臂(Jimmy Jib)
一根長長的機械手臂,可以拍高角度、大範圍掃拍,常用來從主唱掃到觀衆席。
像空中長鞭一樣超帥,但很重很難操控,需要配重平衡,周邊也要做安全維護,避免不小心傷到觀衆。
飛貓(Spidercam)
懸掛在天空、通常用四條鋼索加上配重,在空中滑來滑去的攝影機。
你以爲是無人機,其實不是!
四周需要有非常牢固的位置去綁鋼索,現場最少要兩個人操作,一人負責遙控攝影機角度跟縮放,一人負責控制飛毛要往上下左右移動。
Steadicam(穩定器)
攝影師穿一套像鋼鐵人盔甲的裝備,揹着攝影機在人羣中穿梭。
從舞臺邊、後臺、甚至跟着藝人上下臺,全靠這位「跟拍戰士」。
空拍機(Drone)
拍戶外演唱會的全場景、觀衆排隊畫面,氣勢超壯觀!
但空拍需要飛行許可,還要考慮現場風速、禁航區等限制。
攝影機示意圖。圖/Canva
▋ 一次十多臺攝影機,導播怎麼控制?
通常不行,這是團隊作戰!
• 導播下指令:「2號機預備全景,3號機等我cue你主唱特寫,7號機等副歌再進。」
• TD(技術導演)操作切換器:「砰!」鏡頭切換
• 每個攝影師都在耳機裡聽着指令,即時反應。
• 一切發生在那一秒鐘。
團隊會用Intercom溝通,Intercom 並不是一般對講機,而是一套多頻道、可分組、雙向通訊的「團隊耳機系統」,讓導播、TD、攝影師、DIT、燈光、舞監等全部人員能即時同步、毫無延遲地溝通。
舉例來說,通常頻道內攝影師只聽不說,因爲一切可能都發生在那一秒,如果一堆人說話,根本不知道要聽誰,大多就是導播透過Intercom發號司令。
當然上面的角色職責分工或是設備,這些也都只是冰山一小角,歡迎大神們補充說明。
下次如果去看演唱會,不想被拍到,可以選擇攝影機拍不到的人羣后排,或是不要那麼【顯眼】,導播或攝影師自然不想拍你,如果你奇裝異服,或是穿得清涼,或是在鏡頭前面曬恩愛,又在攝影師的捕抓範圍內,當然很容易可以大喊【媽!我上電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