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盤點俄烏戰爭5大終局 烏唯一有利情境要再撐2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與第57獨立摩托化步兵旅的士兵會面時神情專注。(圖/AFP)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8月15日將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討論結束俄烏戰爭的可能和平協議,以下是CNN提出的烏俄之戰最終5大可能走向,而其中只有一種情境對烏克蘭有利:
1.普丁同意無條件停火:極不可能。美、歐、烏今年5月已在制裁威脅下要求「維持現狀」的停火,遭俄方拒絕。川普其後改採在伊斯坦堡的低層級會談,未有進展。年初對能源設施的30天停火亦收效有限。克宮短期沒有停手動機;即便對北京與印度祭出次級制裁威脅,也難改變其今夏的軍事盤算。至少到10月前,普丁仍會選擇作戰。
2.務實路線與更多談判:會談成果恐僅止於「擇期再議」,待入冬(約10月)在軍事與實際上凍結前線,同時封存俄方戰果。屆時若波克羅夫斯克、科斯坦丁尼夫卡、庫皮揚斯克等東部城鎮失守,普丁可憑更穩固態勢過冬再整補,2026年再戰,或以外交使既得利益永久化。俄方亦可能藉烏克蘭因戰延期的大選,質疑澤倫斯基的正當性,推升親俄人選。
3.烏克蘭設法撐過未來兩年:美歐軍援讓烏方在未來數月把前線讓步降至最低,迫使普丁在俄軍再度受挫時尋求談判。即便波克羅夫斯克等據點告急,俄軍推進仍可能再度放緩,制裁與經濟過熱也可能咬住俄方。歐洲已擬定在安全保證框架下部署「再保證部隊」方案,數萬名歐洲北約部隊可在基輔等大城周邊提供後勤與情報支援,形成嚇阻,使莫斯科接受維持現狀。這是烏克蘭可盼望的最佳情境。
4.烏克蘭與北約的災難:若川普與普丁會後美俄關係改善、而烏克蘭被迫自力更生,歐洲即便全力相挺,缺乏美國背書仍難扭轉戰局。烏軍可能在頓巴斯與第聶伯羅、札波羅熱、基輔間的平原地帶逐步失勢;兵源危機在更大動員需求下轉爲政治災難。歐洲評估「寧在烏克蘭與俄作戰,勿日後在歐盟領土上作戰」,但終究欠缺參戰授權,北約難以一致迴應,主權烏克蘭恐走向終結。
5.對普丁的災難——重演蘇聯在阿富汗:俄軍可能繼續以高昂傷亡換取有限戰果,制裁侵蝕其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以及來自印度的收入,主權財富基金與財政收入走弱。莫斯科菁英對克宮反覆否決外交下臺階、執着軍事強硬與北約打代理戰的不滿升高。川普在期中選後成跛腳鴨,美國政策重回傳統對莫斯科與其靠山北京的強硬。國內民衆承受的經濟困難,可能發酵成毒素,出現如同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短暫「兵變」般的體制性脆弱,再度暴露克宮的弱點。
綜上所述,唯一對烏克蘭相對有利的情境,仍需仰賴西方持續軍援與安全保證,才能讓烏克蘭守住現有防線。然而,若未來的和平協議未將烏克蘭納入核心談判,僅靠川普與普丁的雙邊會晤,恐難催生真正持久且對基輔有利的終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