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S加速擴張,跨境支付格局重構?

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正式啓動後,跨境支付行業遭遇了雙重挑戰。一方面,美元持續走強推高了外匯結算成本;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正加速將供應鏈轉向東南亞、拉美等地,支付體系也必須快速適配新的區域佈局。在這一背景下,行業內正在上演一場深度洗牌。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在加速重構行業的合規體系。中國正在推動跨境支付牌照整合,並強化外資機構的市場準入管理。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提高了門檻,也倒逼行業迴歸規範發展軌道。

而在全球格局不斷重塑的同時,中國也在尋找突破口,推動區域化合作、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依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中國正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付協同;在區域金融合作層面,“10+3”會議已就CMIM框架內人民幣出資達成共識,人民幣的區域儲備貨幣地位正在穩步提升。

更關鍵的是,央行等四部門近期還聯合發文,提出要持續提升CIPS的全球網絡覆蓋,推動更多銀行加入系統、優化外匯管理流程,並鼓勵金融機構強化數字化服務能力,從制度層面拓寬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應用場景。

可以說,在傳統美元主導的支付體系下,中國正試圖建立一套新的邏輯,以合規化爲地基,以區域合作爲支點,以技術驅動爲槓桿,爲跨境支付搭建更穩健、更自主的通道。

未來的跨境支付,不再只是“能不能付”,而是“用什麼付”、“誰來結算”、“規則誰定”。而人民幣,正悄悄成爲這場變局中的關鍵變量。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