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需要財經內閣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上任520將滿1週年,這1年來政治和社會嚴重對立,外傳內閣即將換血,起用論述強的閣員改組爲「戰鬥內閣」。無論傳言是否爲真,當前的內閣團隊確實已無法因應國內外的變局,人民迫切期待能有「財經內閣」引導臺灣走出鬥爭的陰霾。
賴清德去年520上任不久,行政院長卓榮泰和民進黨立院黨團就因藍白聯手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國會改革案,與在野黨對嗆。就任纔剛1個多月的賴清德也加入戰場聲請釋憲,朝野至此陷入政治的槍林彈雨。
政府人事佈局更是爭議不斷,從考試院、大法官到NCC,提名人選毫不避諱政治化與酬庸,讓朝野衝突加劇,儘管最後考試院人事順利過關,但大法官在立院審議過程中全軍覆沒,再度引來爭端。
立法院之後三讀通過的《選罷法》、《財劃法》、《憲法訴訟法》和總預算案,內閣團隊不是選擇協調折衝,而是和執政黨聯手與在野黨「火車對撞」,甚至巡迴各地宣講,表面上是爲總預算,實際上卻是包裝大罷免。
卓內閣花了大量心思對付在野黨,卻沒料到真正的亂源在境外,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臺祭出32%對等關稅的前一天,卓榮泰還要大家「安心睡」,事後坦承聽到臺灣被課徵高關稅的那刻「差一點昏倒」,內閣團隊忙着大罷免,對外卻早已「落鏈」。
儘管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下,賴政府團隊在美東時間5月1日已結束在華府與美方的首輪實體磋商,雙方究竟談什麼,外界不得而知,但事實呈現的卻是新臺幣失速暴升,央行未出手力阻,顯然也是順應川普政府的盤算。臺積電已宣佈赴美投資1千億美元,川普卻一再自行加碼;「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11日又要在美國馬里蘭州登場,鄭麗君也將再度率團出席這場峰會,屆時臺灣還有多少關鍵產業待宰,還在未定之天。
臺灣歷經數十年的經濟發展纔有如今的輝煌,面對關稅、股匯市高度波動,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創傷,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產業外移危機,政府卻至今拿不出一套完整的因應對策。
這樣的內閣確實早就該改組,但人民需要的不是「戰鬥內閣」,也不是論述能力強的內閣成員,眼見經濟風暴就要來襲,人民需要的是能真正爲了臺灣利益,而非美國利益,來擬定具體因應對策的內閣領導人。
期盼賴總統能以蒼生爲念,少政治、重民生,不再政治酬庸,而能不分黨派,邀請企業界和財經專家學者進入團隊,組成最強而有力的「財經內閣」,帶領檯灣走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