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菜鳥:華碩拿OPPO和小米“練手”
小米(01810)和OPPO同時在歐洲遇到了“專利刺客”。
7月28日,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PC)慕尼黑分庭消息,華碩技術許可公司(Asus Technology Licensing)於6月17日和24日分別起訴OPPO及其子公司Realme,以及小米公司,涉及專利EP3346616,名爲“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裝置”。
此前在5月23日,華碩(2357)附屬公司創新音速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UPC慕尼黑分庭起訴小米和OPPO侵犯專利,涉及EP2802185專利(“無線通信系統增加服務小區的方法與裝置”)。
華碩的此次訴訟可謂精心準備,蓄謀已久。
直指高端
相關專利分析顯示,小米和OPPO在歐洲市場的摺疊屏手機及高端旗艦機型最可能受到此次專利訴訟的影響。小米的Mix Fold 4和OPPO的Find X8系列均涉及5G通信、影像處理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可能在華碩EP3346616、EP2802185專利的保護範圍。
小米的“高端化”和OPPO的“摺疊屏全球化”戰略均以歐洲爲關鍵市場,這些機型也是兩家公司在歐洲的主力機型,華碩的訴訟有可能給兩家公司在歐洲的業務帶來重要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兩起案件的主審法官都是Matthias Zigann,其與OPPO還曾有過“過節”。
2020年,夏普在德國慕尼黑法院(Zigann主審)起訴OPPO專利侵權,OPPO則在中國深圳法院反訴,要求裁定全球專利許可費率並申請"禁訴令"。深圳法院簽發"禁訴令",禁止夏普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發起新訴訟。
Zigann則在7小時內向OPPO簽發"反禁訴令",要求其撤回中國法院的禁令,否則每日罰款100萬元。但此案最終以夏普無條件撤回德國"反禁訴令"接受中國法院管轄權結束。
“刺客”新手
在手機專利訴訟領域,華碩是一個“新手”。
2022年4月,華碩電腦成立了華碩技術許可公司。華碩當時宣稱,未來3年專利許可費收入的目標爲新臺幣30億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
華碩在手機專利領域瞄準的第一條大魚是三星(SSNLF)。
2023年9月,華碩及其專利獨家許可方Celerity IP LLC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法院起訴三星,指控其多款Galaxy系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未經許可使用其無線通信專利。此前,華碩曾與三星就支付專利許可費溝通了18個月之久,但雙方未能達成協議。
三星隨後提起反訴,稱華碩侵犯其Wi-Fi技術專利。2025年1月8日,雙方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達成和解,終止所有訴訟。根據和解協議,華碩與Celerity撤回對三星的侵權指控,而三星則撤回對華碩及Celerity的反訴。
談判策略
此次訴訟應該也是華碩與小米和OPPO專利談判的一種策略。
如今的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專利混戰。2025年6月,德國慕尼黑第一地方法院證實,中國通信技術公司大唐移動已正式對小米發起三項4G專利侵權訴訟。2024年10月,聯想(00992)及其六家關聯公司(包括摩托羅拉)向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EWHC)遞交起訴書(案件號 HP-2024-000038),指控中興通訊(000063)及其英國子公司、努比亞以及三家英國經銷商侵犯其標準必要專利(SEP)。
作爲手機專利新手,華碩的此次訴訟很難佔到便宜。以小米爲例,小米全球累計授權專利約4萬多件,其中與手機和移動通信直接相關的通信技術專利5000多件。而華碩全球累計授權專利7000多件,其中明確歸在手機/移動通信類的通信專利不到300件。
由於各自手中都持有大量專利,手機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大都以相互和解結束。
比如2023年9月,華爲與小米就達成長期和解,共同發表了聲明:“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更早之前的2016年,三星與華爲也曾因爲專利問題發生訴訟,但經過三年的拉鋸戰之後,最終於2019年達成和解。
如今,科技公司獨立或聯合成立專利運營公司來運營自有專利,或者應對專利訴訟已是業內常態。比如高通(QCOM)成立了高通技術許可公司,蘋果(AAPL)、微軟(MSFT)、RIM、索尼(SONY)、愛立信(ERIC)等公司聯合成立了Rockstar Consortium公司,黑莓(BB)、諾基亞(NOK)、索尼、高通等公司聯合成立了Marconi Group公司。
隨着行業成熟和整體利潤的下滑,專利會更加頻繁地成爲企業之間競爭和獲取額外利潤的利器。但是對於華碩這樣的專利刺客來說,很難在市場中掀起浪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