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關稅纔是改變世界經濟結構的殺手鐗 恐帶來不可逆的變局
▲美國總統川普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楊聰榮/中臺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臺師大
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與貿易摩擦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連續祭出「次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措施,先是針對印度加徵25%關稅,加上原有25%,總稅率達50%。加上稍早之前對越南實施20%普遍稅率之外加徵轉運貨物的20%,使得來自中國的轉運貨物更高達40%,兩者皆直指這些國家進口俄羅斯或中國石油、貨品的行爲。
這些措施凸顯美國的次級關稅已經成爲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強力工具,其殺手鐗效應遠超傳統貿易壁壘,迫使受影響國家迴應的國際戰略目標,調整能源依賴、供應鏈佈局與貿易策略,重新塑造國際秩序。
次級關稅若擴及更多國家 將深刻重塑供應鏈與能源格局
這兩項次級關稅的案例造成受到這個政策影響的國家強烈的衝擊。對印度而言,8月6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明確因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而加徵25%次級關稅,自8月27日起生效。
印度作爲俄石油主要買家,其行爲被視爲支撐莫斯科戰爭財源,印度外交部4日迴應稱此舉「不合理」,強調維護自身利益,但難掩經濟衝擊。
對越南則是7月達成的貿易協議結果,自8月7日起生效,20%稅率雖低於原威脅的46%,但針對「轉運貨物」如中國零組件經越南加工再出口的40%高稅,意在切斷規避美中關稅的管道。
越南專家黎光明表示,這是雙邊談判成果,但稅率仍高於泰國等東盟鄰國(19%),可能削弱越南商品競爭優勢。
次級關稅的本質並非單純的貿易懲罰,而是延伸到第三方國家的制裁機制,類似次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旨在懲罰與美國「敵對」方(如俄羅斯、中國)維持貿易的行爲。這一工具不僅提高進口成本,更強迫全球供應鏈重組。
對印度,50%總稅率將重創其對美出口產業,如紡織、製藥與電子,預計推升國內通脹、訂單流失,並迫使印度多元化能源來源,從俄羅斯轉向中東或美國,進而重塑其能源結構。
對越南,20%稅率預估使對美出口下滑1/4,GDP影響逾2%,企業須提升自產率、減少轉運依賴,加速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化。
兩案例皆顯示,次級關稅像一把「殺手鐗」,強制受影響國家重新評估經濟依賴,轉向本土化或新市場,同時影響全球石油流向,俄羅斯的石油可能要另尋出路。
更深層效應在於改變世界經濟結構。川普先前揚言鎖定中國、印度等國,此舉不僅懲罰貿易伙伴,更是迫使盟友選邊站,重構全球價值鏈。印度與越南作爲新興製造樞紐,其供應鏈調整將加速區域碎片化,削弱WTO等多邊體系。對美國而言,這強化其經濟槓桿,實現政治目標,如抑制俄戰爭財源或「去中國化」供應鏈。
川普對印度與越南的次級關稅行動,標誌貿易戰進入新階段。次級關稅不僅迴應地緣衝突,更是改變經濟結構的殺手鐗。未來若擴及更多國家,將深刻重塑供應鏈與能源格局,國際社會須警惕,可能帶來不可逆的全球變局。
風險不容忽視,高關稅可能引發盟友反彈,如印度對美農產品加稅,或越南企業轉向歐盟、日本,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漲與貿易戰升級。全球經濟碎片化將加劇不穩定,投資轉移受阻,長期或損及美國自身影響力。
▼次級關稅不僅迴應地緣衝突,更是改變經濟結構的殺手鐗。(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