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暖途│“反向團圓”成新潮流 80歲老人“趕春運”赴長沙過年

(原標題:春運暖途│“反向團圓”成新潮流 80歲老人“趕春運”赴長沙過年)

(屠海清的手寫車票。 通訊員供圖)

華聲在線1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鄒偉瑜 通訊員 劉凱明)1月24日,在常德站候車室內,87歲的屠海清和84歲的黃奶奶,手持一張手寫“車票”,滿懷期待地等待乘坐C7785次列車前往長沙,與在那裡工作的大女兒共度春節。原來,這是車站售票員楊嘉欣爲出行不便的老人準備的,上面詳細記錄了車次和日期。

出發前,黃奶奶笑盈盈地整理着給孩子們的年貨禮物。“年年都是女兒來看我們,今年我們也去她們那裡過過年。”屠海清說,“我大女兒在長沙,二女兒在臺灣。早些年也嘗試過坐高鐵去往香港,然後坐飛機到臺灣高雄,路途的艱辛倒沒什麼,走走看看反而覺得新奇。”

“近幾年感覺最大的就是乘坐高鐵的服務體驗非常好,帶上身份證就可以坐車。”黃奶奶對高鐵乘車便利感到高興,她也願意去往長沙和女兒過春節,享受這種“旅遊+探親”的模式。

“送你一盒草莓,祝大家團圓。”老兩口被送上車後,從包裡拿出一個禮物,與乘務員分享團圓的喜樂。

近年來,“反向團圓”現象逐漸興起。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春運期間,60週歲及以上人羣出行量同比增長近30%,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前往子女工作地團聚。

子女在外獨立工作,習慣了大城市便利生活,邀請父母前往自己城市過年,成爲兩代人心靈上的雙向奔赴。老人們不僅可以和子女團聚,還能體驗大城市的美食和文化,享受不一樣的節日氛圍。

“反向團圓”是中國人對於團圓的盼望和親情的嚮往。在春運的浪潮中,“反向團圓”正在成爲一種新的過年方式。它不僅讓團圓的形式更加多樣化,也讓親情的表達更加豐富。無論是在故鄉還是在異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團圓。

責編:劉茜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