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老家,打開女兒的壓歲錢紅包,上一秒笑不活下一秒淚流滿面
臘月二十九的清晨,我抱着熟睡的女兒,拖着行李箱,跟着老公踏上了回老家的高鐵。
這是女兒第一次從深圳回老家過年,兩歲的她還不懂什麼是鄉愁,只是興奮地趴在車窗上,看着外面飛馳而過的風景。
一路高鐵轉地鐵轉大巴,舟車勞頓,前前後後折騰了一小天,終於在旁晚的時候,車子駛入了村口。遠遠就看見大姑姐站在門口張望。她穿着一件羊毛大衣,手腕上的金鐲子閃閃發亮。見我們下車,她快步迎上來,一把抱過女兒:"哎喲,我的小侄女,可算回來了!"女兒有些認生,往我懷裡躲了躲。
大姑姐說今年她家建了新房,全家在她家吃團年飯。全家人都等了我們一天,不等我們放下行李,就拉着我們去她家吃飯。大姑姐家的別墅氣派得很,三層小樓,院子裡停着兩輛豪車。
走進屋裡,一股熱流襲來,溫暖如春,居然比深圳的室內還暖和。似乎看到我驚訝的表情。大姑姐笑着對我說,全屋鋪了地暖,這個房子光裝修就花了二百萬。
早聽說前幾年大姑姐一家養殖小龍蝦賺錢了,沒有想到賺了這麼多錢。比我們在深圳早九晚五上班爭的多。
似乎大姑姐發現了我的心事,跟老公說要不也回家跟着她養龍蝦,讀了大學,還不是在深圳給人打工沒意思。
聽到大姑姐得意的笑聲,雖然心裡一瞬間有點失落,但是大姑姐是老公的親姐姐,女兒的親姑媽。發財了總歸是一件好事。
就在我出神的一瞬間,嫂子從廚房裡出來說飯做好了,趕緊吃飯。
原來這頓飯在大姑姐吃,但是做飯的主力卻是嫂子。
大姑姐的老公拿出一個臉盤大的盤子鞭點響,在劈劈啪啪地鞭炮聲中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前吃團年飯。
大姑姐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都穿着名牌,低頭拿着最新款蘋果手機打着王者榮耀,大人跟他們說話都不搭理。嫂子家的女兒才上小學,穿着樸素,卻懂事地幫大人端菜盛飯。飯後,發壓歲錢的環節到了。我和老公拿出準備好的紅包,給大姑姐的兩個孩子一人一個,每個裡面裝着1000元。大姑姐笑着接過,轉身從包裡拿出一個紅包遞給小寶:"來,姑姑給壓歲錢,祝我們小寶健康快樂!"我接過紅包,薄薄的,心裡咯噔一下。等回到房間打開一看,只有200元。老公湊過來看了一眼,笑着說:"大姐說聽說廣東那邊紅包都不大,她是按那邊的習俗來的。"
聽到老公這樣說,我簡直要笑出鵝聲,居然大姑姐還有這樣的說法。正說着,嫂子敲門進來。她穿着一件往年過年的羽絨服,臉上帶着靦腆的笑:"這是給小寶的壓歲錢。"
我看着鼓鼓的紅包,猜測應該有好幾千。
我連忙推辭:"嫂子,你們家也不容易......"
嫂子前2年生了二胎兒子,家裡添丁,開銷變大,大伯哥去年去城裡工地打工,卻不小心從三腳架摔下來,腰粉碎骨折。再也無法乾重活,養家的重擔都壓在嫂子一個人身上。
她卻執意塞進小寶手裡:"拿着吧,小寶出生離的遠,我也沒有去醫院看望,每年你們都給我家2個孩子每人1000紅包,小寶今年二歲才第一次回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我捏着那個厚厚的紅包,喉嚨發緊。想起剛纔吃完飯我想幫着嫂子收拾,在廚房幫忙洗碗。她堅持不要我幫忙洗碗,說我們在廣東呆慣了,屋裡水太涼動手。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着窗外的鞭炮聲。小寶在懷裡睡得香甜,我打開嫂子的紅包,數了數居然有5000,眼角不由溼潤了。
想起小時候村裡老人常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窮人反而大方。"以前不能體會這話,這次回家過年卻有了真實體驗。
在初六返深前,我把嫂子的紅包和大姑姐的紅包都拿出來給了婆婆,讓她們幫忙我還給她們。
嫂子的紅包我又添進去5000,就當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大姑姐的二百紅包退給她,以後孩子的紅包也不用她發了,我也不給她的孩子發紅包了。
婆婆看着我說哪裡有退孩子紅包的,老公也拉着我說讓我別太計較了,大姑姐就是腦子有時候轉不過彎。她想着我們在深圳就按照廣東發紅包的習慣來了。
我沒有言語,堅持把紅包給婆婆讓她幫忙退回。我覺得這不是錢多少的事情,而是心的問題。
從小父母教導我: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不敬我者,以其人知道還之。
返程的路上,老公一直冷着臉不說話,他說大姑姐是他親姐姐,我不該這麼較真,把事情做這麼絕。現在大姑姐條件好了,說不定以後我們還需要她幫忙呢?
我忍不住反駁一句,就看他之前給她兩個孩子壓歲錢給了10來年2000,現在我們孩子第一次回家給200,這不是看不起我們就是覺得我娃是女兒?別想着以後會幫我們!
老公不開心的說,再怎麼說大姑姐也是他的親姐,是有血緣關係的自家人,怎麼可能會是我想的那樣,我就是心眼太小了才那樣想。
大家覺得呢?姑姐給孩子200塊錢的紅包,到底是是她覺得按照廣東習俗來還是就是沒有看得起我們呢?
歡迎大家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觀點就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壓歲錢#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