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結束一個月,爲什麼影院還是《哪吒》和《唐探》?

今年春節檔的長尾效應空前強烈。

在3月20日,國內電影日票房冠亞軍,仍然是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和《唐探1900》。兩部電影分別佔據45.1%和12.6%的票房,以及34.8%和10.5%的排片。

而此時,兩部電影都已經上映了51天。

在過去,春節檔和清明檔、五一檔之前會存在檔期的空白,春節電影也會在這個時期顯示出強大的長尾的效應,但都很難有今年強烈。

在去年,隨着《周處除三害》和《沙丘2》的上映,春節檔電影在上映28天后,就丟掉了日票房前二的位置。

而到了上映51天時,春節檔電影中表現最好的《第二十條》日票房佔比已經下滑到0.8%,日票房前八沒有了春節檔電影身影。

今年春節檔電影有這麼強的馬太效應,和《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破紀錄表現有很大關係。

作爲現象級的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已經成爲了影史票房的收割機。影院也因此爲這部電影提供了大量排片,直到電影上映38天時其排片才下降到五成之下,之後直到今日排片佔比仍然三成至上。

與超高的排片相對應,《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大部分時間的日票房佔比都高於當日的排片佔比。這意味着在上映一個月之後,即使佔據了三到五成的排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的上座率仍然高於大量新片。

如此強大的虹吸效應,一定程度也降低了其他新片的試錯空間。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問題,也有媒體的議程設置問題。大量的文娛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的電影選題量是固定的,當《哪吒之魔童鬧海》不斷打破紀錄成爲媒體頭條和微博熱點,其他的中腰部電影自然也缺少進入社交討論的機會。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強勢,並不足以解釋爲什麼並沒有光環加身的《唐探1900》,仍然能夠牢牢佔據日票房第二的位置。兩部春節檔電影分去五成以上的票房,也和春節後新片的孱弱有關。

去年春節檔與清明檔之間新片的票房表現,和黑馬《周處除三害》的強勢發揮有很大關係。在3月初上映後,《周處除三害》的月票房破6億,成爲當月的票房冠軍。這部電影有着鮮明的爽片性質,其題材也屬於市場稀缺類型,因此迅速以小搏大,收穫了大衆關注。

但在今年,並沒有這樣的黑馬電影出現,同樣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奇幻電影《詭才之道》將喜劇和驚悚結合,並且被市場視爲有可能複製《周處除三害》的成功,但上映後雖然口碑尚可,幾乎沒有在市場上濺起水花。

在疫情前,春節後主要靠引進片來填補排期。比如在2019年3月,《驚奇隊長》收穫了破10億的票房,當月的票房前5均爲引進片。而2018年3月,票房前五除了兩部春節檔電影,也有三部引進片。

但在最近幾年,國內觀衆對於好萊塢電影的興趣驟降,大部分時間冷檔期需要依賴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批片來尋求以小搏大的可能性。比如曾經在中國有衆多受衆的《美國隊長》IP,今年的最新續集在上映後票房剛剛破億,和上一部12億的表現相差甚遠。

但即使在去年,《沙丘2》和《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兩部好萊塢電影也在3月收穫了破3億的票房。今年春節後的歐美引進片主要以文藝片爲主,缺乏有話題性的商業大片。

如今3月已經過去三分之二,目前還沒有一部引進片進入月票房前三,其中票房最高的是意大利女性主義電影《還有明天》,其月票房剛剛突破三千萬。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產電影也遵循這幾年的規律,扎堆進入各種中小檔期。目前已經有13部電影定檔清明檔,6部電影定檔五一檔,後續應該還會有更多電影宣佈進入五一。

但清明檔和五一檔都不是國慶和暑期這樣的大檔期,尤其是清明檔去年的總體量也只有8億,難以消化如此多的電影排片需求。

更危險的信號是,由於缺少有話題的新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爲影院帶來的熱鬧已經迅速消散。在上週,也就是2025年第十週,觀影人次已經下降到900萬以下,而在去年同期,在《周處除三害》和《沙丘2》的刺激下,影院周觀影人次超過了1900萬。

也就是說,雖然《哪吒之魔童鬧海》在開年幫助影院超額完成了月度票房KPI,但來到2月之後,觀衆對電影的興趣甚至要低於去年了。

界面文娛曾在此前的春節檔分析中提到,大衆目前對於觀影的興趣大部分來自於《哪吒之魔童鬧海》,可是一旦進入日常的觀影和其他小檔期時,如果不能有優質的供應承接觀衆當個熱情,電影市場仍有可能回到2024年的局面,影院在春節檔的熱鬧之後再度迴歸冷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猜測基本實現,而且影院在熱鬧之後,變得比去年更加冷清。接下來清明檔的表現,將會成爲電影票房走勢的重要節點,如果國產電影扎堆仍然不能換取更高的票房,那電影市場可能還會繼續低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