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科技被執行2143萬,羅永浩“真還傳”何時完結?
曾因“真還傳”多次登上話題中心的羅永浩,名下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
天眼查顯示,錘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新增兩筆合計約2143萬元的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爲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而羅永浩正是錘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並持有該公司22.67%的持股。
雷達財經注意到,除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外,羅永浩及錘子科技還有其他債務問題纏身,如與錘子科技投資人鄭剛的1500萬借款訴訟。
鄭剛6月曬出的二審判決書顯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錘子科技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判令錘子科技償還鄭剛旗下兩家公司1500萬元借款,並支付年利率6%的利息。
值得關注的是,在持續還債的同時,羅永浩並未停下創業腳步。除偶爾現身交個朋友直播間外,他的二次創業項目細紅線科技已將業務重心從AR轉向AI領域。
目前,細紅線打造的海外版AI助手J1 Assistant已上線,但從市場反饋來看,仍面臨着產品競爭力有待提升、融資暫未獲新進展等多重現實挑戰,未來發展路徑尚不明朗。
“真還傳”將近尾聲,錘子科技新增被執行人信息
就在外界以爲“真還傳”即將完結之際,羅永浩和他的錘子科技再次因兩則被執行人信息進入公衆視野。
天眼查顯示,近日錘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分別爲714.68萬元與1428.18萬元,合計約2142.86萬元,執行法院爲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雷達財經瞭解到,錘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爲管志良,註冊資本約3149.8萬人民幣,是一家以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爲主的企業。
股東信息顯示,羅永浩持有該公司22.67%的股份,是該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和實際控制人。與此同時,羅永浩還在該公司擔任董事長職務。
隨着此次被執行人信息的披露,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的債務問題被再次提及。回溯錘子科技的債務脈絡,可以追溯至2018年。據新黃河報道,羅永浩曾透露,彼時,錘子科技因資金鍊斷裂徹底停擺。
2020年,羅永浩在參加《脫口秀大會》時透露,始於2018年底的6億債務已還了4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未來一年應該也就差不多還完了”。他還調侃道,等債務還清後,要拍一部自己還債歷程的紀錄片,片名就叫“真還傳”。
去年8月,羅永浩在社交平臺發佈萬字“雄文”,再次透露了自己“真還傳”的還債進度:到目前爲止,其實“真還傳”一共還了8.24億,還有5億多債務,會在未來幾年全部還完。
據羅永浩介紹,此前通過把手機團隊和知識產權轉讓給字節跳動、把工廠剩餘物料做成整機抵債、以各種方式變賣錘子科技的剩餘資產,以及投身電商直播等方式,已逐步結清了8.24億的債務。
而對於總債務規模遠超此前對外披露的“6個多億”,羅永浩則解釋稱,在還債過程中,因爲各種官司糾紛帶來的額外賠償,以及滯納導致的各種罰款等等,使得債務總數多了近1個億。
此外,錘子科技當年融資時,獲得過國有資本的3億投資和3億借款,共計6億。羅永浩表示,“除了借款的3個億,把投資虧掉的3個億,也全都按債務來處理,我們會以現金的方式100%償還6億本金”。這一“主動擔當”,最終使得其債務規模飆升至13億。
儘管羅永浩多次對外表露自己還債的誠意和決心,但其也曾因與錘子科技投資人鄭剛的借款問題而對簿公堂。
2023年9月,鄭剛曾發文“聲討”羅永浩,向其討要“1500萬元借款”,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此後,羅永浩還曾發佈長文迴應其與鄭剛的欠款糾紛。
今年5月,鄭剛曾發視頻稱,與錘子科技借款1500萬的訴訟已經打贏,法院剛判下來。錘子科技被判令償還借款1500萬元,並按照年利率6%支付利息,承擔訴訟費共計約12.7萬元。
鄭剛稱錘子方面覺得6%利率高。隨後,錘子科技提起上訴。
近日,這起借款糾紛有了新的進展。鄭剛6月在視頻號上放出的二審判決書顯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錘子科技上訴,維持原判。
對於與鄭剛的糾紛問題,羅永浩此前曾公開回應稱,由於鄭剛發起了無賴訴訟回購,並且在網絡上“造謠誹謗”,需要鄭剛發視頻誠懇道歉,他纔會替錘子科技還這筆錢。
從AR轉投AI賽道,羅永浩二次創業不易
儘管“真還傳”尚未徹底完結,但羅永浩早已開啓了再次創業的征程。2022年6月,羅永浩的二次創業項目細紅線科技成立。
作爲羅永浩繼錘子科技之後的又一次創業嘗試,細紅線科技自成立以來便錨定AR賽道,主攻AR操作系統及硬件研發。
憑藉羅永浩的行業影響力與賽道潛力,同年11月,細紅線科技隨即便獲美團龍珠領投的50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藍馳創投、聯想創投、經緯創投、大疆創新、ATM Capital等投資機構,以及黎萬強、吳泳銘等科技界知名人士跟投,投後估值達到約2億美元。
然而,技術瓶頸與市場寒冬的雙重擠壓,讓細紅線的AR之路很快遇阻。據界面新聞報道,2023年,其第一代AR眼鏡原型機雖已打造完成,卻因重量超標、無法量產卡殼;同步研發的AR系統也始終未能完成閉環。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自研AROS缺乏底層技術積累停滯不前,難以形成競爭力。不僅如此,彼時全球AR/VR行業正遭遇元宇宙泡沫破裂後的低谷——2023年國內相關融資額僅2.76億美元,不足全球市場的30%。在資本撤離與技術不成熟的雙重打擊下,細紅線的硬件業務逐漸難以爲繼。
面對這般困局,羅永浩進一步調整細紅線的戰略方向,將業務重心從AR轉移至AI Agent研發。去年12月,羅永浩在直播時還曾提及其創業項目細紅線的進展。他表示,已經埋頭研發了一年,故意沒有聲音。
隨着研發的不斷推進,羅永浩的創業項目在今年傳來新動態。1月,海外版AI助手J1 Assistant低調上線,該產品融合“閃念膠囊+錘子便籤”等錘子OS功能基因,試圖通過“AI聚合軟件+定製硬件”的組合打開市場。
從細紅線科技官網招聘頁面聚焦AI大模型等前沿領域可見,羅永浩深耕AI底層技術的野心仍在。不過,羅永浩所需要直面的現實挑戰也同樣嚴峻。自獲得天使輪融資後,細紅線科技便再未對外披露新的融資進展。在公司沒有拿出真正獲得市場認可的產品的情況下,資本是否還願意繼續爲其發展“買單”,無疑充滿了不確定性。
從“欠債6億”到此番名下公司再添被執行人信息,羅永浩長達數年的“真還傳”何時才能徹底完結?而羅永浩的新公司又能否在AI賽道實現突圍?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源自:雷達Finance